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蒙古文转写方案 | 第8-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三 论文新意 | 第13页 |
四 基本史料介绍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四部主要史料的形成及取材 | 第16-20页 |
第一节 《清内阁蒙古堂档》的形成及取材 | 第16-17页 |
一 蒙古房的建立、职官设置、承办事务: | 第16页 |
二 《清内阁蒙古堂档》的形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康熙朝起居注册》的编纂及记载内容 | 第17页 |
一 《康熙朝起居注册》的编纂 | 第17页 |
二 《康熙朝起居注册》所记载内容 | 第17页 |
第三节 《平定三逆方略》《平定察哈尔方略》的编纂及取材 | 第17-19页 |
一 《平定三逆方略》、《平定察哈尔方略》的编纂 | 第17-18页 |
二 《平定三逆方略》、《平定察哈尔方略》的取材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清圣祖朝实录》的编纂及取材 | 第19-20页 |
一 《清圣祖朝实录》的编纂 | 第19页 |
二 《清圣祖朝实录》的取材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五部史书相关史实异同比勘 | 第20-47页 |
第一节 《蒙古堂档》《起居注》《平定三逆方略》《实录》"三藩之乱"史料对比 | 第20-27页 |
第二节 《蒙古堂档》《起居注》《平定察哈尔方略》《实录》"布尔尼之乱"史料对比 | 第27-37页 |
第三节 《蒙古堂档》的相关记载与《起居注》《平定察哈尔方略》《平定三逆方略》《实录》的失载 | 第37-47页 |
第三章 堂档及其他三种史书的性质及导致记载异同的原因探析 | 第47-57页 |
第一节 堂档及其他三种史书的性质 | 第47-49页 |
第二节 记载异同产生的原因 | 第49-53页 |
第三节 《蒙古堂档》的独特史料价值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