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9-22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一)国外研究动向——教师职业认同研究 | 第11-14页 |
| (二)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7页 |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一)地方高校 | 第17-18页 |
| (二)免费师范生 | 第18页 |
| (三)职业认同 | 第18页 |
| 五、研究意义、思路、增益点 | 第18-21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三)研究增益点 | 第20-21页 |
| 六、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 一、角色认同理论(Role Identification Theories) | 第22-23页 |
| (一)角色概念 | 第22页 |
| (二)角色认同 | 第22-23页 |
| (三)角色认同理论 | 第23页 |
| 二、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fication Theories) | 第23-24页 |
| 三、教育公平理论(Education Equality Theories) | 第24-25页 |
| 四、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ies) | 第25-26页 |
| 五、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调查 | 第27-47页 |
| 一、两高校免费师范生基本情况 | 第27-29页 |
| (一)招生培养状况 | 第27-28页 |
| (二)就业情况 | 第28-29页 |
| 二、研究设计 | 第29-40页 |
| (一)研究假设 | 第29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29-30页 |
| (三)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30-33页 |
| (四)深度访谈对象基本状况 | 第33-34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34-36页 |
| (六)研究工具 | 第36-40页 |
| 三、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特征剖析 | 第40-45页 |
| (一)职业认同总体情况 | 第40-41页 |
| (二)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 | 第41页 |
| (三)职业认同的年龄差别 | 第41-43页 |
| (四)职业认同的年级区分 | 第43-44页 |
| (五)职业认同的入学专业互异 | 第44页 |
| (六)职业认同的户籍性质区别 | 第44-45页 |
| (七)职业认同的居住地性质区分 | 第45页 |
| 四、小结 | 第45-47页 |
| 第四章 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探析 | 第47-54页 |
| 一、地方免师生入学前职业选择影响因素 | 第47-49页 |
| (一)免费师范生自我反馈 | 第47-48页 |
| (二)免费师范生用人单位回应 | 第48-49页 |
| 二、地方免师生在校学习中职业认同作用诱因 | 第49-51页 |
| (一)免费师范生自我认识 | 第49-50页 |
| (二)免费师范生用人单位看法 | 第50-51页 |
| 三、地方免师生就业后职业认同制约条件 | 第51-52页 |
| (一)免费师范生个体反思 | 第51页 |
| (二)免费师范生用人单位意见 | 第51-52页 |
| 四、小结 | 第52-54页 |
| 第五章 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困境剖析 | 第54-62页 |
| 一、免费教育需求与“讨价”下的定向服务 | 第55-56页 |
| (一)免费受教动机与预期“讨价”服务倾向 | 第55-56页 |
| (二)编制定向就业与“讨价”服务行为 | 第56页 |
| 二、模糊待定的政策与合理的具体化期望 | 第56-59页 |
| (一)“低”入学门槛与潜在徘徊生源 | 第57页 |
| (二)非针对教学培养与常态化进退渴望 | 第57-59页 |
| 三、从教承诺的坚守与机会成本的考量 | 第59-61页 |
| (一)定向就业较易与被动人事调配 | 第59-60页 |
| (二)回归生源地任教与较差从教环境 | 第60页 |
| (三)工作生活便利与长期服务农村 | 第60-61页 |
| 四、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强化路径 | 第62-72页 |
| 一、录取入校前——对口宣传与师资需求审核 | 第62-64页 |
| (一)培养职业选择理性 | 第62-63页 |
| (二)院校特色展示 | 第63页 |
| (三)免费教育政策扩散 | 第63-64页 |
| (四)师资需求论证 | 第64页 |
| 二、在校学习时——树立职业梦想与细化培养方案 | 第64-68页 |
| (一)敢于担当,树立职业梦想 | 第64-66页 |
| (二)精培细育,完善培养细则 | 第66-67页 |
| (三)同步跟进,明晰进出规范 | 第67-68页 |
| 三、定向就业后——扎根基层与强化职业保障机制 | 第68-71页 |
| (一)坚守承诺,扎根基础教育 | 第68-69页 |
| (二)职后考察督导,重视就业评估 | 第69页 |
| (三)提高绩效待遇,监测项目质量 | 第69-70页 |
| (四)锐意进取,培育职业能手 | 第70-71页 |
| 四、小结 | 第71-72页 |
| 结语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附录 | 第78-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