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微观参量类损伤变量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宏观参量类损伤变量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棘轮-疲劳交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现有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19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单轴棘轮-疲劳损伤演化研究 | 第21-31页 |
2.1 304不锈钢单轴棘轮-疲劳损伤 | 第21-24页 |
2.1.1 平均应力对损伤的影响 | 第23-24页 |
2.1.2 应力幅对损伤的影响 | 第24页 |
2.2 退火42CrMo钢单轴棘轮-疲劳损伤 | 第24-27页 |
2.2.1 平均应力对损伤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2 应力幅对损伤的影响 | 第26-27页 |
2.3 调质42CrMo钢单轴棘轮-疲劳损伤 | 第27-29页 |
2.3.1 平均应力对损伤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2 应力幅对损伤的影响 | 第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多轴棘轮-疲劳损伤演化研究 | 第31-42页 |
3.1 304不锈钢多轴棘轮-疲劳损伤 | 第31-36页 |
3.2 42CrMo钢多轴棘轮-疲劳损伤 | 第36-40页 |
3.3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考虑棘轮-疲劳交互作用的损伤模型研究 | 第42-53页 |
4.1 疲劳损伤与棘轮损伤叠加模型 | 第42-44页 |
4.2 不同循环特性材料的棘轮-疲劳交互作用损伤模型的应用 | 第44-52页 |
4.2.1 循环强化304不锈钢 | 第44-47页 |
4.2.2 循环稳定退火42CrMo钢 | 第47-49页 |
4.2.3 循环软化调质42CrMo钢 | 第49-52页 |
4.3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