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视频图像叠加 | 第12-13页 |
1.2.2 视频图像编码 | 第13-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系统硬软件平台研究 | 第19-26页 |
2.1 系统硬件平台 | 第19-23页 |
2.1.1 系统硬件方案 | 第19-21页 |
2.1.2 OMAP3530启动过程 | 第21-22页 |
2.1.3 OMAP3530的内存分配 | 第22页 |
2.1.4 制作SD卡的文件系统 | 第22-23页 |
2.2 系统软件平台 | 第23-25页 |
2.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 第23页 |
2.2.2 Codec Engine框架研究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视频采集与图像叠加显示的设计 | 第26-37页 |
3.1 视频循环采集显示 | 第26-29页 |
3.1.1 用户空间地址映射 | 第27-28页 |
3.1.2 视频采集的相关函数 | 第28-29页 |
3.2 视频采集线程的实现 | 第29-31页 |
3.3 基于sysfs接口实现图像叠加显示 | 第31-34页 |
3.3.1 帧缓冲显示设备 | 第31页 |
3.3.2 图像叠加显示的方法 | 第31-33页 |
3.3.3 实现sysfs接口 | 第33-34页 |
3.4 视频显示线程的实现 | 第34-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视频编码与网络传输的设计 | 第37-51页 |
4.1 H.264编码标准的研究 | 第37-39页 |
4.1.1 编码级别 | 第37页 |
4.1.2 图像序列与编码帧 | 第37-38页 |
4.1.3 H.264编码流程 | 第38-39页 |
4.2 H.264编码器在OMAP3530平台上的实现 | 第39-44页 |
4.2.1 X264的移植和优化 | 第39-40页 |
4.2.2 算法的xDM封装与server配置 | 第40-43页 |
4.2.3 实现DSP编码算法的调用 | 第43-44页 |
4.3 实时网络传输协议RTP | 第44-47页 |
4.3.1 传输原理 | 第44页 |
4.3.2 H.264码流结构与RTP头分析 | 第44-46页 |
4.3.3 H264码流封包方法的实现 | 第46-47页 |
4.4 视频传输线程的实现 | 第47-50页 |
4.4.1 视频封包传输 | 第47-50页 |
4.4.2 远程解码显示 | 第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ARM端应用程序的构建 | 第51-61页 |
5.1 双核开发环境的构建 | 第51-54页 |
5.2 编译Codec Engine驱动模块 | 第54-55页 |
5.3 在OMAP平台实现多线程 | 第55-57页 |
5.4 构建ARM端可执行程序 | 第57-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1-69页 |
6.1 测试环境 | 第61-62页 |
6.2 功能测试 | 第62-6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9页 |
7.2 展望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