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度约束最小生成树问题简介 | 第9-10页 |
| 1.1.1 度约束最小生成树的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1.2 度约束最小生成树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10-11页 |
| 1.3 本文创新工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DCMST问题综述 | 第12-20页 |
| 2.1 基本概念及有关结论 | 第12-14页 |
| 2.2 基本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 2.3 DCMST问题的数学模型 | 第15页 |
| 2.4 求解DCMST算法综述 | 第15-20页 |
| 2.4.1 求解DCMST问题的精确算法 | 第16页 |
| 2.4.2 求解DCMST问题的启发式算法 | 第16-18页 |
| 2.4.3 求解DCMST问题的现代优化算法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求解度约束最小生成树的遗传算法 | 第20-49页 |
| 3.1 求解DCMST问题的递归算法 | 第20-23页 |
| 3.1.1 给出连通图全部生成树的方法简介 | 第20页 |
| 3.1.2 度约束最小生成树的递归算法 | 第20-23页 |
| 3.2 求解DCMST问题的新快速算法QDC | 第23-27页 |
| 3.2.1 定义边的可用度值 | 第23-24页 |
| 3.2.2 修改边的可用度值的DET算法 | 第24页 |
| 3.2.3 求解度约束生成树的快速算法QDC | 第24-25页 |
| 3.2.4 快速算法QDC有时会找不到生成树 | 第25-27页 |
| 3.3 求解DCMST问题算法的讨论 | 第27-32页 |
| 3.3.1 d-prim算法和d-kruska算法的进一步讨论 | 第27-29页 |
| 3.3.2 采用Prufer编码方式遗传算法的进一步讨论 | 第29-30页 |
| 3.3.3 构造新算法的基本思路 | 第30-32页 |
| 3.4 求解DCMST问题的遗传算法流程 | 第32-33页 |
| 3.5 编码和解码 | 第33-36页 |
| 3.6 适应度函数 | 第36-37页 |
| 3.7 初始化种群 | 第37-38页 |
| 3.8 选择算子 | 第38-39页 |
| 3.9 遗传算子 | 第39-46页 |
| 3.9.1 交叉算子 | 第39-44页 |
| 3.9.2 变异算子 | 第44-46页 |
| 3.10 寻优算子 | 第46-48页 |
| 3.11 算法终止条件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