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环境与发展论文

基于碳排放的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3 研究评述第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4-15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5页
    1.4 本文结构第15-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6-19页
    2.1 低碳经济相关理论第16页
        2.1.1 低碳经济的概念第16页
        2.1.2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第16页
    2.2 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第16-18页
        2.2.1 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第16-17页
        2.2.2 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关系第17-18页
    2.3 数据核算基础第18页
    2.4 本章小结第18-19页
第3章 京津冀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总量的现状分析第19-34页
    3.1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概况第19-21页
        3.1.1 京津冀地区发展概况第19页
        3.1.2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概况第19-21页
    3.2 京津冀人口及经济发展状况第21-23页
    3.3 京津冀产业结构状况第23-25页
    3.4 京津冀能源消费状况第25-29页
        3.4.1 京津冀能源消费的总量分析第25-27页
        3.4.2 京津冀能源消费结构第27-29页
    3.5 碳排放系数的确定及碳排放总量的计算第29-32页
        3.5.1 碳排放系数的确定第30页
        3.5.2 京津冀碳排放总量的计算第30-32页
    3.6 碳排放强度第32-33页
    3.7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分析第34-41页
    4.1 灰色关联分析法介绍第34-35页
    4.2 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灰色关联实证分析第35-40页
        4.2.1 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选择第35-36页
        4.2.2 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第36-39页
        4.2.3 灰色关联度的计算第39-40页
        4.2.4 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的灰色关联结果分析第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京津冀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的面板分析第41-49页
    5.1 研究方法介绍第41页
    5.2 面板数据的来源及指标选取第41-42页
    5.3 构建京津冀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的面板模型第42-47页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第42-43页
        5.3.2 面板数据模型的协整检验第43-44页
        5.3.3 面板数据模型的选择第44-46页
        5.3.4 构建面板模型第46-47页
    5.4 面板数据模型的结果分析第47-48页
    5.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6章 京津冀低碳产业结构调整建议第49-57页
    6.1 低碳理念的建设第49-52页
        6.1.1 政府部门关于低碳理念的顶层设计第49-50页
        6.1.2 企业对于低碳理念的丰富建设第50-51页
        6.1.3 消费者对于低碳理念的积极响应第51-52页
    6.2 京津冀低碳协同发展的调整建议第52-56页
        6.2.1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第52-54页
        6.2.2 天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第54-55页
        6.2.3 北京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建议第55-56页
    6.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螺旋形胫腓骨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治疗选择的回顾性分析
下一篇:我国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