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4-3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铝合金的分类 | 第15页 |
1.2.1 变形铝合金 | 第15页 |
1.2.2 铸造铝合金 | 第15页 |
1.3 铝硅合金 | 第15-24页 |
1.3.1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凝固组织特征 | 第16-17页 |
1.3.2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性能特点 | 第17-18页 |
1.3.3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晶粒细化 | 第18-21页 |
1.3.4 提高过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途径 | 第21-22页 |
1.3.5 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合金元素及其作用 | 第22-24页 |
1.4 半固态金属铸造技术 | 第24-28页 |
1.4.1 半固态金属加工的发明及特点 | 第24-25页 |
1.4.2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 | 第25-26页 |
1.4.3 半固态金属的制备技术 | 第26-2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0-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2.2 实验合金的检测与分析 | 第30-33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33-35页 |
2.4 合金的制备 | 第35-36页 |
2.4.1 熔炼前的准备 | 第35页 |
2.4.2 制备工艺 | 第35-36页 |
2.5 微观组织观察及相组成分析 | 第36-37页 |
2.5.1 金相试样的制备与分析 | 第36-37页 |
2.5.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页 |
2.6 性能测试 | 第37-39页 |
2.6.1 拉伸实验 | 第37-38页 |
2.6.2 摩擦磨损实验 | 第38页 |
2.6.3 热膨胀实验 | 第38-39页 |
3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蛇形通道制备 | 第39-64页 |
3.1 含硅30%铝硅合金的蛇形通道制备 | 第39-49页 |
3.1.1 含硅30%铝硅合金的八弯道蛇形通道制备 | 第40-43页 |
3.1.2 含硅30%铝硅合金的十二弯道蛇形通道制备 | 第43-47页 |
3.1.3 含硅30%铝硅合金的四弯道蛇形通道制备 | 第47-49页 |
3.2 含硅35%铝硅合金的蛇形通道制备 | 第49-55页 |
3.2.1 含硅35%铝硅合金的八弯道蛇形通道制备 | 第49-52页 |
3.2.2 含硅35%铝硅合金的十二弯道蛇形通道制备 | 第52-55页 |
3.3 制备工艺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5-62页 |
3.3.1 浇注温度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5-57页 |
3.3.2 弯道数量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7-59页 |
3.3.3 通道振动频率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59-61页 |
3.3.4 硅含量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4 复合磷细化对过共晶铝硅合金蛇形通道制备的影响 | 第64-85页 |
4.1 含硅30%铝硅合金的复合磷细化制备 | 第65-74页 |
4.2 含硅35%铝硅合金的复合磷细化制备 | 第74-75页 |
4.3 复合磷细化对含硅30%铝硅合金蛇形通道制备组织的影响 | 第75-81页 |
4.3.1 浇注温度对含硅30%铝硅合金蛇形通道制备组织的影响 | 第76-77页 |
4.3.2 磷细化剂加入量对含硅30%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77-79页 |
4.3.3 磷细化保温时间对含硅30%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79-80页 |
4.3.4 磷细化处理温度对含硅30%铝硅合金组织的影响 | 第80-81页 |
4.4 磷的细化机制 | 第81-8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5 蛇形通道制备条件下的初生硅生长方式 | 第85-103页 |
5.1 初生硅晶粒的界面微观结构 | 第85-88页 |
5.2 初生硅的形态及其生长机制 | 第88-96页 |
5.2.1 五瓣星形状初生硅晶粒 | 第88-90页 |
5.2.2 板块状初生硅晶粒 | 第90-92页 |
5.2.3 八面体状初生硅晶粒 | 第92-96页 |
5.3 蛇形通道内初生硅的形核与生长 | 第96-99页 |
5.4 收集坩埚内初生硅的长大 | 第99-10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流变压铸 | 第103-129页 |
6.1 实验方案 | 第103-107页 |
6.1.1 实验设备 | 第103-104页 |
6.1.2 含硅30%铝硅合金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6.1.3 含硅30%铝硅合金的流变压铸 | 第105-106页 |
6.1.4 含硅30%铝硅合金试样的流变压铸 | 第106页 |
6.1.5 拉伸试样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观察 | 第106-107页 |
6.2 流变压铸对拉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07-118页 |
6.2.1 浇注温度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08-110页 |
6.2.2 振动频率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6.2.3 磷细化剂加入量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6.2.4 压射比压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15-117页 |
6.2.5 模具温度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6.3 流变压铸拉伸试样的力学性能 | 第118-128页 |
6.3.1 浇注温度对流变压铸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6.3.2 振动频率对流变压铸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6.3.3 磷细化剂加入量对流变压铸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6.3.4 压射比压对流变压铸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6.3.5 模具温度对流变压铸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22-123页 |
6.3.6 拉伸试样的断口形貌及断裂机制 | 第123-12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7 含硅30%铝硅合金流变压铸试样的热处理 | 第129-144页 |
7.1 实验方案 | 第129-130页 |
7.1.1 热处理设备 | 第129页 |
7.1.2 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和组织 | 第129-130页 |
7.2 流变压铸试样的固溶处理 | 第130-132页 |
7.2.1 固溶处理温度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7.2.2 固溶处理时间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7.3 流变压铸试样的时效处理 | 第132-135页 |
7.3.1 时效处理对流变压铸试样组织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7.3.2 时效处理对流变压铸试样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34-135页 |
7.4 T6热处理对流变压铸试样性能的影响 | 第135-143页 |
7.4.1 对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35-136页 |
7.4.2 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第136-139页 |
7.4.3 对热膨胀性的影响 | 第139-143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8 结论 | 第144-146页 |
9 创新点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55-16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