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规避执行行为的表见样态 | 第11-17页 |
1.1 规避执行行为概念的界定 | 第11-12页 |
1.2 规避执行行为的常见表见样态和典型案例 | 第12-17页 |
1.2.1 隐匿、转移或低价处分财产规避执行 | 第12-13页 |
1.2.2 外出躲债规避执行 | 第13-14页 |
1.2.3 假离婚、假析产规避执行 | 第14页 |
1.2.4 假诉讼规避执行 | 第14-15页 |
1.2.5 通过企业分立、改制或关联企业规避执行 | 第15页 |
1.2.6 通过执行和解规避执行 | 第15-17页 |
第2章 规避执行行为成因的多维透视 | 第17-25页 |
2.1 从责任性质看规避执行的成因 | 第17页 |
2.2 从框架效应看规避执行行为成因 | 第17-18页 |
2.3 从行为几何看规避执行行为成因 | 第18-20页 |
2.3.1 当事人层面 | 第18-19页 |
2.3.2 制度层面 | 第19-20页 |
2.3.3 社会层面 | 第20页 |
2.4 从比较法学看规避执行行为成因 | 第20-25页 |
2.4.1 法国民事执行程序法 | 第20-21页 |
2.4.2 德国民事执行程序法 | 第21-22页 |
2.4.3 韩国民事执行程序法 | 第22-23页 |
2.4.4 英国民事执行程序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有效遏制规避执行行为的对策构想 | 第25-37页 |
3.1 从司法改革看如何应对规避执行行为 | 第25-28页 |
3.1.1 深化执行机构改革 | 第25页 |
3.1.2 深化执行员制度改革 | 第25-27页 |
3.1.3 深化执行信访机制改革 | 第27-28页 |
3.2 尽快制订《强制执行法》,推进执行公开 | 第28-29页 |
3.3 将司法信用纳入社会征信体系 | 第29-30页 |
3.3.1 继续完善失信人名单制度 | 第29-30页 |
3.3.2 继续完善财产申报制度的审查机制 | 第30页 |
3.3.3 创新建立司法信用体系,将司法信用纳入社会征信体系 | 第30页 |
3.4 建立司法送达信息登记制和被执行人活动范围受限机制 | 第30-32页 |
3.4.1 建立司法送达信息登记制 | 第30-31页 |
3.4.2 建立被执行人活动范围受限机制 | 第31-32页 |
3.5 建立自然人和法人的破产制度 | 第32页 |
3.6 加大对规避执行的惩戒力度 | 第32-37页 |
3.6.1 对规避执行行为加大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 | 第32-33页 |
3.6.2 明确规避执行的行为一经认定即为无效 | 第33页 |
3.6.3 揭开有限公司资本面纱,向规避执行者追责到底 | 第33页 |
3.6.4 强化对构成犯罪的规避执行行为人的刑事制裁力度 | 第33-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