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1.1 样品前处理技术 | 第10-11页 |
1.2 固相微萃取技术 | 第11-15页 |
1.2.1 固相微萃取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1.2.2 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2.3 固相微萃取涂层 | 第13-15页 |
1.2.4 影响固相微萃取方法准确度的因素 | 第15页 |
1.3 固相微萃取膜 | 第15-18页 |
1.4 聚氨酯材料概述 | 第18-20页 |
1.4.1 聚氨酯的性质与应用 | 第18页 |
1.4.2 聚氨酯聚合物的制备 | 第18-20页 |
1.5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性能及应用 | 第20-21页 |
1.6 农药残留的检测意义及方法 | 第21-24页 |
1.6.1 农药残留的检测意义 | 第21页 |
1.6.2 食品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1.6.3 气相色谱在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6.4 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的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7页 |
1.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7.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27-29页 |
2.1.1 实验设备与主要仪器 | 第27-28页 |
2.1.2 试剂与药品 | 第28-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1 试剂除水 | 第29页 |
2.2.2 有机硅改性聚醚型聚氨酯共聚物的制备 | 第29页 |
2.2.3 固相微萃取膜的制备 | 第29页 |
2.2.4 固相微萃取膜的结构及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2.3 茶叶中菊酯类农药的检测 | 第30-32页 |
2.3.1 工作曲线的制作 | 第30页 |
2.3.2 样品分析 | 第30-32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9页 |
3.1 聚醚型聚氨酯共聚物的合成 | 第32-33页 |
3.1.1 合成预聚体反应物的选择 | 第32页 |
3.1.2 反应的合成路线 | 第32-33页 |
3.2 水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4-37页 |
3.3.1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34-35页 |
3.3.2 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3.3.3 -NCO/-OH比例对聚氨酯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4 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影响 | 第37页 |
3.4 有机硅-聚氨酯共聚物的表征 | 第37-41页 |
3.4.1 红外光谱测定结构 | 第37-39页 |
3.4.2 涂层热稳定性分析 | 第39-40页 |
3.4.3 扫描电镜分析 | 第40-41页 |
3.5 色谱分析条件的确定 | 第41-42页 |
3.5.1 检测器的选择 | 第41页 |
3.5.2 菊酯的色谱分析条件选择 | 第41-42页 |
3.6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2-46页 |
3.6.1 萃取时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3.6.2 萃取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3 搅拌速度和盐析剂量的确定 | 第44页 |
3.6.4 洗脱溶剂和条件的选择 | 第44-45页 |
3.6.5 膜厚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3.7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 第46页 |
3.8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 第46-47页 |
3.9 固相微萃取膜与PDMS涂层萃取性能比较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