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实验室诊断论文

基于微流控的即时检测芯片的设计与制造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即时检测第10-11页
    1.2 即时检测技术第11-14页
    1.3 即时检测芯片的发展现状第14-18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2 微尺度下的流体流动第19-24页
    2.1 表面润湿现象第19页
    2.2 微结构表面的接触角模型第19-21页
    2.3 微结构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第21-22页
    2.4 毛细通道内的流体流动第22-23页
    2.5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基于微流控的即时检测芯片的设计第24-39页
    3.1 芯片设计方案的确定第24-25页
    3.2 芯片进样区结构设计第25页
    3.3 芯片混合区和检测区结构设计第25-27页
    3.4 芯片流速控制结构的设计第27-34页
        3.4.1 串行十字通道流速控制结构第27-32页
            3.4.1.1 串行十字通道流速控制结构设计及制作第27-30页
            3.4.1.2 串行十字通道流速控制结构的自进样实验第30-32页
        3.4.2 矩形凸棱流速控制结构第32-33页
            3.4.2.1 矩形凸棱流速控制结构设计及制作第32页
            3.4.2.2 矩形凸棱流速控制结构的自进样实验第32-33页
        3.4.3 设计方案的确定第33-34页
    3.5 芯片的封合第34-36页
        3.5.1 封合方法的选择第34页
        3.5.2 导能筋结构的设计第34-36页
    3.6 芯片的整体结构设计第36-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 基于微流控的即时检测芯片的制造第39-55页
    4.1 实验设备及材料第39-40页
    4.2 正交试验方法设计第40-41页
    4.3 芯片基片的注塑成型第41-46页
        4.3.1 正交试验方案第41-43页
        4.3.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3-46页
    4.4 芯片盖片的注塑成型第46-49页
        4.4.1 正交试验方案第46-47页
        4.4.2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第47-49页
    4.5 芯片的超声波封合第49-51页
    4.6 芯片的自进样实验第51-54页
    4.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第55-56页
    5.1 全文总结第55页
    5.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还原响应型淀粉基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下一篇:水性聚氨酯/Ni-Zn铁氧体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