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牵引负荷的地区电网潮流分区协调算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来源及问题分析 | 第9-10页 |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1.2.1 我国电气化铁路发展概况 | 第10页 |
1.2.2 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组成 | 第10-13页 |
1.2.3 牵引负荷特性 | 第13页 |
1.2.4 负荷不对称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高铁牵引负荷数学模型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考虑不对称影响的数值算法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3.3 对牵引负荷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节组织 | 第17-19页 |
第2章 牵引供电系统三相等效模型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通用端口电气量变换关系 | 第19-23页 |
2.3 牵引供电系统三相等效模型 | 第23-25页 |
2.3.1 牵引变压器的三相模型 | 第24-25页 |
2.3.2 牵引供电系统的三相等效模型 | 第25页 |
2.4 牵引机车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5页 |
2.5 牵引传动系统工作原理 | 第25-32页 |
2.5.1 整流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6-29页 |
2.5.2 逆变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牵引负荷数字模型搭建及参数辨识 | 第33-52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计及路况条件的动车组运行控制策略设计 | 第33-37页 |
3.2.1 动车组牵引制动特性分析 | 第33-36页 |
3.2.2 动车组牵引制动控制策略 | 第36页 |
3.2.3 路况条件模拟设计及牵引能耗计算 | 第36-37页 |
3.3 CRH2-200 动车组数字仿真试验 | 第37-46页 |
3.3.1 数字仿真模型 | 第37-39页 |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39-46页 |
3.4 牵引负荷建模 | 第46-51页 |
3.4.1 辨识数据样本获取 | 第46页 |
3.4.2 牵引负荷数学模型 | 第46-49页 |
3.4.3 遗传优化参数辨识算法 | 第49页 |
3.4.4 参数辨识结果及评价 | 第49-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含牵引负荷地区电网的协调潮流 | 第52-68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不对称系统分区协调原理 | 第52-56页 |
4.3 算法的实现 | 第56-60页 |
4.3.1 对称元件模型 | 第56-58页 |
4.3.2 不对称元件模型 | 第58-59页 |
4.3.3 节点定义及初值设定 | 第59-60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0-67页 |
4.4.1 算例参数设置 | 第60-61页 |
4.4.2 牵引负荷负序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 第61-65页 |
4.4.3 正确性验证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