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农业生物质对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8-42页
    1.1 污水处理厂污泥第18-25页
        1.1.1 污泥分布第18-19页
        1.1.2 污泥的性质及种类第19-20页
        1.1.3 污泥的处置方法第20-25页
    1.2 污泥脱水性质第25-29页
        1.2.1 污泥中水分分类第25-26页
        1.2.2 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第26-27页
        1.2.3 污泥脱水的难点第27-29页
    1.3 污泥脱水前处理第29-34页
        1.3.1 物理调理第30-31页
        1.3.2 化学调理第31-32页
        1.3.3 生物调理第32-33页
        1.3.4 热解法第33页
        1.3.5 调理方法对比第33-34页
    1.4 超声法的应用第34-36页
        1.4.1 超声的产生第34页
        1.4.2 超声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34-35页
        1.4.3 超声对污泥絮体的降解第35-36页
        1.4.4 超声对粒径的影响第36页
    1.5 物理调理剂的应用第36-39页
        1.5.1 物理调理剂作为骨架材料第36-37页
        1.5.2 物理调理剂的热值第37-38页
        1.5.3 物理调理剂的局限性第38页
        1.5.4 污泥胶体与物理和化学调理剂的相互关系第38-39页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9-42页
        1.6.1 课题研究背景第39页
        1.6.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9-40页
        1.6.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40-42页
第2章 试验材料及分析方法第42-59页
    2.1 试验原材料第42-43页
        2.1.1 污泥来源第42页
        2.1.2 试验材料第42-43页
    2.2 试验操作过程第43-44页
        2.2.1 超声处理过程第43页
        2.2.2 过硫酸钠处理过程第43-44页
        2.2.3 酸碱条件处理过程第44页
    2.3 分析检测方法第44-48页
        2.3.1 CST检测第44-45页
        2.3.2 污泥的热值计算或检测第45页
        2.3.3 含水率检测第45-46页
        2.3.4 EPS提取第46页
        2.3.5 蛋白质及多糖检测第46页
        2.3.6 SS和VSS检测第46页
        2.3.7 三维荧光光谱第46-47页
        2.3.8 污泥Zeta电位第47页
        2.3.9 污泥粒径分布第47页
        2.3.10 UV_(254)第47页
        2.3.11 TOC检测第47页
        2.3.12 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检测第47-48页
        2.3.13 低压和深度脱水第48页
        2.3.14 冷冻干燥第48页
    2.4 SRF测试优化及过滤性能第48-57页
        2.4.1 比阻测试第49-54页
        2.4.2 过滤过程检测第54-57页
    2.5 检测仪器及试验药剂总结第57-59页
第3章 超声条件下生物质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59-94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生物质联合超声对污泥脱水效能的改善第59-65页
        3.2.1 对CST的影响第59-62页
        3.2.2 对SRF的影响第62-64页
        3.2.3 对泥饼含水率的影响第64-65页
    3.3 生物质与超声调制对污泥过滤性能的影响第65-73页
        3.3.1 滤液体积变化分析第65-67页
        3.3.2 对照组过滤过程分析第67-69页
        3.3.3 超声 15 min组过滤过程分析第69-71页
        3.3.4 超声 30 min组过滤过程分析第71-72页
        3.3.5 过滤综合分析第72-73页
    3.4 污泥中固体及热值变化第73-83页
        3.4.1 生物质对总固体浓度的影响第73-75页
        3.4.2 干燥污泥的有机元素分析第75-78页
        3.4.3 超声条件下生物质对污泥高热值的影响第78-80页
        3.4.4 超声条件下生物质对脱水污泥低热值的影响第80-83页
    3.5 超声与生物质对污泥及滤液的影响第83-93页
        3.5.1 生物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分析第83-86页
        3.5.2 污泥脱水滤液中蛋白质及多糖类物质分析第86-89页
        3.5.3 超声对污泥颗粒的影响第89-90页
        3.5.4 超声对污泥脱水的作用分析第90-93页
    3.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4章 氧化作用下生物质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94-115页
    4.1 引言第94页
    4.2 过硫酸钠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第94-96页
        4.2.1 对污泥CST影响分析第94-95页
        4.2.2 对污泥SRF影响分析第95-96页
    4.3 过硫酸钠对污泥脱水的影响机制第96-103页
        4.3.1 EPS和SMP与污泥脱水效能的关系第96-99页
        4.3.2 滤液中有机物的EEM分析第99-100页
        4.3.3 Zeta电位对污泥脱水的影响第100-101页
        4.3.4 污泥粒径对污泥脱水的影响第101-103页
    4.4 生物质与过硫酸钠对污泥脱水性能的作用第103-110页
        4.4.1 对CST的影响第103-104页
        4.4.2 对SRF的影响第104-106页
        4.4.3 对含水率的影响第106-108页
        4.4.4 对滤液体积的影响第108-110页
    4.5 生物质及过硫酸盐联合对污泥热值的影响第110-113页
        4.5.1 对污泥高热值的影响第110-111页
        4.5.2 对污泥低热值的影响第111-113页
    4.6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5章 酸碱条件下生物质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第115-129页
    5.1 引言第115页
    5.2 酸碱条件下生物质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第115-120页
        5.2.1 酸碱条件对污泥CST的影响第116-117页
        5.2.2 酸碱条件对污泥SRF的影响第117-118页
        5.2.3 对泥饼含水率的影响第118-120页
    5.3 酸碱条件下生物质对脱水滤液及其性质的影响第120-125页
        5.3.1 滤液体积的变化情况第120-121页
        5.3.2 离心液混浊度变化分析第121-123页
        5.3.3 滤液中UV_(254)变化分析第123-125页
    5.4 酸碱作用对脱水机制分析第125-127页
        5.4.1 污泥颗粒性质变化第125-127页
        5.4.2 酸碱对污泥脱水性能作用分析第127页
    5.5 本章小结第127-129页
第6章 生物质对污泥深度脱水的影响及机质分析第129-148页
    6.1 引言第129页
    6.2 深度脱水效能第129-131页
        6.2.1 深度脱水泥饼含水率第129-130页
        6.2.2 压缩比第130-131页
    6.3 污泥中有机成分分析第131-139页
        6.3.1 SMP及EPS第131-134页
        6.3.2 EEM分析第134-136页
        6.3.3 分子量分布第136-139页
    6.4 污泥形态及性质分析第139-145页
        6.4.1 束缚水含量的变化第139-140页
        6.4.2 比表面积分析第140-141页
        6.4.3 污泥中的官能团变化第141-142页
        6.4.4 泥饼的微观及宏观形貌第142-145页
    6.5 生物质与物化作用对干山污泥脱水的机制分析第145-146页
    6.6 成本对比分析第146-147页
    6.7 本章小结第147-148页
结论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个人简历第169页

论文共1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融合骨架特征和时空兴趣点特征的动作识别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业务组织工具及其协同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