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5-17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 1.1.2 问题提出 | 第16-17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1.2.1 水资源效率内涵及测度的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 1.2.2 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19-20页 |
| 1.2.3 水资源效率提升的研究综述 | 第20-22页 |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2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第2章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26-41页 |
| 2.1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内涵及特征 | 第26-28页 |
| 2.1.1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内涵 | 第26-27页 |
| 2.1.2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特征 | 第27-28页 |
| 2.2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内在机理分析 | 第28-35页 |
| 2.2.1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变动的规模报酬效应分析 | 第28-31页 |
| 2.2.2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分析 | 第31-35页 |
| 2.3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35-39页 |
| 2.4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测度及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39-4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 | 第41-64页 |
| 3.1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测度模型 | 第41-43页 |
|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 3.2.1 变量选取 | 第43-44页 |
| 3.2.2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4页 |
| 3.3 全国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综合分析 | 第44-48页 |
| 3.3.1 全国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趋势分析 | 第44-47页 |
| 3.3.2 全国工业水资源投入及污水排放冗余量趋势分析 | 第47-48页 |
| 3.4 区域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综合分析 | 第48-53页 |
| 3.4.1 区域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趋势分析 | 第48-50页 |
| 3.4.2 区域工业水资源投入及污水排放冗余量分析 | 第50-53页 |
| 3.5 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综合分析 | 第53-62页 |
| 3.5.1 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分析 | 第53页 |
| 3.5.2 省域工业水资源投入及工业污水排放冗余量分析 | 第53-60页 |
| 3.5.3 省域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4章 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64-87页 |
| 4.1 研究模型与方法 | 第64-65页 |
| 4.2 变量含义和数据说明 | 第65-80页 |
| 4.2.1 解释变量的数据来源和说明 | 第65-80页 |
| 4.2.2 变量的假设检验 | 第80页 |
| 4.3 模型确定与估计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第5章 我国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分解及提升策略 | 第87-103页 |
| 5.1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环境效率的分解方法及模型 | 第87-89页 |
| 5.1.1 基于DEA-SBM的四阶段方法 | 第87-88页 |
| 5.1.2 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的分解模型 | 第88-89页 |
| 5.2 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分解结果 | 第89-98页 |
| 5.2.1 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管理效率 | 第89-94页 |
| 5.2.2 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环境效率 | 第94-98页 |
| 5.3 工业绿色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提升策略 | 第98-102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结论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4页 |
| 附录 各地区工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数据(2005-2014) | 第114-127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7-129页 |
| 致谢 | 第129-131页 |
| 个人简历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