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关隘旅游已成文化旅游的新热点 | 第10页 |
1.1.2 山西省转变经济结构和丰富旅游形态的需要 | 第10页 |
1.1.3 山西丰富的关隘资源为关隘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2.1 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 | 第14-15页 |
2.2 关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研究 | 第15-16页 |
2.3 关于关隘旅游资源的研究 | 第16-18页 |
3 关隘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3.1.1 关隘 | 第18页 |
3.1.2 关隘文化 | 第18-19页 |
3.1.3 关隘旅游 | 第19-21页 |
3.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3.2.1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1页 |
3.2.2 旅游系统论 | 第21页 |
3.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3.2.4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1-23页 |
4 山西省关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 第23-37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7页 |
4.1.1 长城一线关隘 | 第25页 |
4.1.2 黄河一线关隘 | 第25页 |
4.1.3 太行山一线关隘 | 第25页 |
4.1.4 其它关隘 | 第25-27页 |
4.2 山西省关隘旅游发展概况 | 第27-29页 |
4.3 山西省关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29-37页 |
4.3.1 评价方法 | 第29页 |
4.3.2 关隘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2页 |
4.3.3 山西省关隘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 | 第32-37页 |
5 山西省关隘旅游资源开发的ASEB栅格分析 | 第37-44页 |
5.1 栅格分析法 | 第37页 |
5.2 山西省关隘旅游资源开发的ASEB栅格分析 | 第37-44页 |
5.2.1 优势分析 | 第37-38页 |
5.2.2 劣势分析 | 第38-40页 |
5.2.3 机遇分析 | 第40-41页 |
5.2.4 威胁分析 | 第41-44页 |
6 山西省关隘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 | 第44-55页 |
6.1 开发原则 | 第44-45页 |
6.2 整合开发构想 | 第45-47页 |
6.3 产品整合构想 | 第47-49页 |
6.3.1 旅游产品的整合 | 第47-48页 |
6.3.2 旅游线路的整合 | 第48-49页 |
6.4 营销整合构想 | 第49-50页 |
6.4.1 明确客源市场定位 | 第49-50页 |
6.4.2 树立突出旅游形象 | 第50页 |
6.4.3 运用多样化宣传手段 | 第50页 |
6.5 整合推进措施 | 第50-55页 |
6.5.1 加强政府调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第50-51页 |
6.5.2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 第51页 |
6.5.3 建设区域旅游信息平台,推动智慧旅游发展 | 第51-52页 |
6.5.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旅游服务体系 | 第52-54页 |
6.5.5 加大投资力度,保障旅游资金供给 | 第54-55页 |
7 结论与不足 | 第55-57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7.2 创新点 | 第55-56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