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课题背景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内容 | 第11页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11-12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5.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第2章 明中期文化背景和人文背景 | 第13-18页 |
2.1 明中期吴中文化背景 | 第13页 |
2.2 沈周生活地区社会背景 | 第13-15页 |
2.3 沈周师承关系 | 第15-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3章 沈周晚期山水画意境与笔墨特点 | 第18-34页 |
3.1 从“六法论”看沈周山水画 | 第18-28页 |
3.1.1 从“气韵生动”中解读沈周山水画 | 第18-20页 |
3.1.2 从“骨笔用法”中解读沈周山水画 | 第20-21页 |
3.1.3 从“应物象形”中解读沈周山水画 | 第21-23页 |
3.1.4 从“随类赋彩”中解读沈周山水画 | 第23-24页 |
3.1.5 从“经营位置”中解读沈周山水画 | 第24-26页 |
3.1.6 从“传移模写”中解读沈周山水画 | 第26-28页 |
3.2 早期和晚期作品对比 | 第28-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4章 沈周对后世的影响 | 第34-37页 |
4.1 对明清画家的影响 | 第34-35页 |
4.1.1 对后期吴门画派的影响 | 第34页 |
4.1.2 对吴门画派以外明清画家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 对近现代画家的影响 | 第3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5章 山水画写生创作实践 | 第37-46页 |
5.1 沈周山水画审美意象在写生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37-39页 |
5.2 沈周山水画笔墨语言在写生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 | 第39-40页 |
5.3 我的山水画写生创作 | 第40-45页 |
5.3.1 选景分析 | 第40-41页 |
5.3.2 立意构思 | 第41-43页 |
5.3.3 行笔落墨 | 第43-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毕业设计作品展示 | 第5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