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的主要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第2章 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成长的相关理论 | 第17-24页 |
2.1 创新人才的理论 | 第17-21页 |
2.1.1 中华民族传统的人才思想 | 第17-18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的人才思想 | 第18-21页 |
2.2 创新教育的理论 | 第21-24页 |
2.2.1 教育价值观 | 第21-22页 |
2.2.2 人才质量观 | 第22-23页 |
2.2.3 教学实践观 | 第23-24页 |
第3章 高等教育在院士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第24-38页 |
3.1 建国初到“文革”前(1949-1966)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 第24-27页 |
3.2 院士的高等教育情况分析 | 第27-32页 |
3.2.1 本科教育情况 | 第27-29页 |
3.2.2 研究生教育情况 | 第29-30页 |
3.2.3 出国留学情况 | 第30-31页 |
3.2.4 多元复合的教育经历 | 第31-32页 |
3.3 高等教育对院士成长的具体影响 | 第32-38页 |
3.3.1 坚定了理想信念,确立了终身的研究领域 | 第32-33页 |
3.3.2 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了道德情操 | 第33-34页 |
3.3.3 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34页 |
3.3.4 培养了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 第34-35页 |
3.3.5 受到名师指点,奠定了事业发展的道路 | 第35-38页 |
第4章 高等教育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启示 | 第38-53页 |
4.1 学校对创新人才的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 第39-43页 |
4.1.1 学校把握着引导学生精神成人的方向 | 第39-40页 |
4.1.2 学校在学生专业成才方面发挥着作用 | 第40-43页 |
4.2 教师对创新人才的成长起着主导作用 | 第43-48页 |
4.2.1 教师将主要精力用于人才培养 | 第44-45页 |
4.2.2 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 第45-46页 |
4.2.3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培养 | 第46-47页 |
4.2.4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第47-48页 |
4.3 学生在自身成才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 第48-53页 |
4.3.1 坚定理想信念,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 | 第48-49页 |
4.3.2 热爱科学、热爱学习 | 第49-50页 |
4.3.3 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 第50页 |
4.3.4 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 第50-51页 |
4.3.5 夯实基础,术有专攻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