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口腔科学论文--口腔内科学论文--牙周病论文

不同材料对龈下楔状缺损的修复及对局部牙周组织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2-13页
前言第13-17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3-15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5-17页
1 对象和方法第17-22页
    1.1 病例选择及分组第17-18页
    1.2 主要材料及设备仪器第18页
    1.3 充填修复第18-19页
        1.3.1 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第18-19页
        1.3.2 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第19页
    1.4 牙周临床检查第19页
    1.5 USPHS临床评价指标第19-20页
    1.6 实验方法及过程第20-22页
        1.6.1 龈沟液采集第20-21页
        1.6.2 龈沟液样本的处理第21页
        1.6.3 GCF-AST、GCF-ALP水平测定第21页
        1.6.4 龈沟液中IL-1 β水平检测第21-22页
    1.7 统计学处理第22页
2 结果第22-34页
    2.1 充填体USPHS临床评价指标第22-24页
        2.1.1 色泽协调性第22-23页
        2.1.2 边缘着色第23页
        2.1.3 边缘密合性第23页
        2.1.4 表面形态第23页
        2.1.5 继发龋第23页
        2.1.6 牙髓反应第23-24页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第24-32页
        2.2.1 各组楔状缺损患牙修复前后龈沟液变化第24-26页
        2.2.2 各组楔状缺损患牙修复前后龈沟液中AST水平第26-28页
        2.2.3 各组楔状缺损患牙修复前后龈沟液中ALP水平第28-30页
        2.2.4 各组楔状缺损患牙修复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第30-32页
    2.3 临床牙周检查结果第32-34页
        2.3.1 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修复平龈楔状缺损牙周检查第32页
        2.3.2 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平龈楔状缺损牙周检查第32-33页
        2.3.3 树脂改性光固化玻璃离子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牙周检查第33页
        2.3.4 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牙周检查第33-34页
3 讨论第34-40页
    3.1 修复前后龈沟液量的变化第35-36页
    3.2 修复前后龈沟液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第36-37页
    3.3 修复前后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第37页
    3.4 修复前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变化第37-38页
    3.5 临床牙周检查结果第38页
    3.6 充填体USPHS临床评价指标第38-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46-47页
综述第47-55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结合珠蛋白血清水平及基因型的研究
下一篇: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