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方法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一章 哲学诠释学与《意志的胜利》 | 第9-15页 |
第一节 诠释学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第二节 哲学诠释学的特点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观点 | 第11-14页 |
一、艺术经验的“真理”问题 | 第11-12页 |
二、精神科学中的“理解”问题 | 第12-13页 |
三、哲学诠释学领域的语言问题 | 第13-14页 |
第四节 诠释学视域中的典型个案:《意志的胜利》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研究状况梳理 | 第15-24页 |
第一节 文献梳理 | 第15-17页 |
一、文本法(个别影片的描述和分析) | 第15-16页 |
二、文本/脉络法(由个别影片与一群电影的的关系来分析影片) | 第16页 |
三、脉络取向(检视电影画面与外面世界的关系)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时间脉络梳理 | 第17-24页 |
一、始发期(1932年——40年代中期) | 第17-20页 |
二、突破期(40年代末——50年代) | 第20-21页 |
三、高峰期(60、70年代) | 第21-22页 |
四、衰微期(80、90年代) | 第22-23页 |
五、次高峰期(新世纪以来)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多重视域中的研究读解 | 第24-42页 |
第一节 传统电影批评的美学分析 | 第24-27页 |
一、视听语言分析 | 第24-25页 |
二、电影叙事与主题分析 | 第25-26页 |
三、电影类型说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政治哲学视域的意识形态批判 | 第27-30页 |
一、意识形态批判 | 第27-28页 |
二、性别权力机制与身体政治 | 第28-30页 |
第三节 社会文化视域的代表观点——瓦尔特·本雅明的“政治审美化”观点 | 第30-32页 |
第四节 社会心理学视域的梳理分析——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的社会心理学的分析 | 第32-33页 |
第五节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性别读解 | 第33-36页 |
一、苏珊·桑塔格的“迷人的法西斯” | 第34-35页 |
二、贝尔·胡克斯的“女性主义者的神秘感” | 第35-36页 |
第六节 艺术哲学视域中的经典论断——肯德尔·沃尔顿论“想象的抵制” | 第36-37页 |
第七节 其他视域中的个性读解 | 第37-42页 |
一、法西斯公共领域与个人领域的融合 | 第37-39页 |
二、政治说服性的公共艺术个例 | 第39-40页 |
三、电影配乐与表现主义舞蹈 | 第40-41页 |
四、其他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4页 |
附录一 莱妮·里芬斯塔尔生平及作品年表 | 第44-49页 |
一、莱妮·里芬斯塔尔出演的影片 | 第44-45页 |
二、莱妮·里芬斯塔尔导演的影片 | 第45-46页 |
三、莱妮·里芬斯塔尔书籍 | 第46页 |
四、莱妮·里芬斯塔尔生平 | 第46-49页 |
附录二 研究文献整理目录 | 第49-95页 |
1. ProQuest数据库检索筛选 | 第49-92页 |
2. Amazon检索筛选目录 | 第92-93页 |
3.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