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6-7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7-8页 |
三、本文研究的范围和视角 | 第8-9页 |
第一章 《佩文韵府》的版本、纂辑、流传情况 | 第9-19页 |
第一节 《佩文韵府》的版本 | 第9页 |
第二节 《佩文韵府》的纂辑人员考 | 第9-13页 |
第三节 《佩文韵府》的纂修过程 | 第13-16页 |
第四节 《佩文韵府》的刊刻和流通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佩文韵府》体例上的继承与发展 | 第19-34页 |
第一节 《佩文韵府》的蓝本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佩文韵府》的体例及与《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的比较 | 第22-31页 |
[附录] 《佩文韵府》与《骈字类编》的异同 | 第31-34页 |
第三章 《佩文韵府》的价值与缺陷 | 第34-42页 |
第一节 查阅词藻、典故出处的价值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诗词、对联、骈文写作时的查阅参考 | 第35-36页 |
第三节 选句价值 | 第36-37页 |
第四节 体例不完善、出处不细致的缺陷 | 第37-38页 |
第五节 对《佩文韵府》缺误查正举例 | 第38-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佩文韵府》的白居易材料研究 | 第46-50页 |
第一节 白居易材料的统计 | 第46-48页 |
第二节 白居易材料的定量分析 | 第48-49页 |
第三节 《佩文韵府》的选本和传播价值申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