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2.1 玉米叶螨生物学特性 | 第10-12页 |
2.1.1 形态特征及生殖、发育 | 第10页 |
2.1.2 取食及危害 | 第10-11页 |
2.1.3 迁移和扩散 | 第11页 |
2.1.4 寄主植物 | 第11-12页 |
2.2 玉米叶螨种群动态 | 第12页 |
2.2.1 田间种群动态研究 | 第12页 |
2.2.2 越冬及出蛰 | 第12页 |
2.3 玉米叶螨的防治原理及技术 | 第12-15页 |
2.3.1 农业防治 | 第13页 |
2.3.2 化学防治 | 第13-15页 |
2.3.2.1 药剂喷防技术 | 第13-14页 |
2.3.2.2 烟剂防治技术 | 第14页 |
2.3.2.3 熏蒸防治技术 | 第14-15页 |
2.4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武威玉米叶螨消长动态研究 | 第16-2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16页 |
3.1.1 调查方法 | 第16页 |
3.1.2 分析方法 | 第1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0页 |
3.2.1 叶螨在玉米植株上的时间动态 | 第16-19页 |
3.2.2 叶螨在玉米植株上的垂直格局 | 第19页 |
3.2.3 玉米叶螨的种群动态 | 第19-20页 |
3.3 讨论 | 第20-22页 |
第四章 玉米抗螨品种的筛选研究 | 第22-2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4.1.1 供试品种 | 第22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4.1.2.1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4.1.2.2 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4.1.2.3 玉米测产方法 | 第2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4页 |
4.2.1 不同玉米品种抗螨性调查 | 第23-24页 |
4.2.2 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测定 | 第24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第五章 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评价 | 第26-40页 |
5.1 八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 | 第27-29页 |
5.1.1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5.1.1.1 试验药剂 | 第27页 |
5.1.1.2 试验玉米品种 | 第27页 |
5.1.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5.1.2.1 试验设计 | 第27页 |
5.1.2.2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5.1.3 调查方法 | 第27-28页 |
5.1.4 测算产量 | 第28页 |
5.1.5 八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 | 第28-29页 |
5.1.6 八种新型药剂处理小区玉米测产结果及安全性评价 | 第29页 |
5.2 玉米叶螨烟剂的研制及防治效果研究 | 第29-32页 |
5.2.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5.2.1.1 试验材料 | 第29-30页 |
5.2.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30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5.2.2.1 药剂对玉米的安全性 | 第30-31页 |
5.2.2.2 防治效果 | 第31页 |
5.2.2.3 药剂的速效性与特效性 | 第31-32页 |
5.2.3 小结与讨论 | 第32页 |
5.3 玉米叶螨熏蒸剂的研制及防治效果 | 第32-38页 |
5.3.1 供试药剂和玉米品种 | 第33页 |
5.3.2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5.3.2.1 试验设计 | 第33页 |
5.3.2.2 施药方法及时间 | 第33-34页 |
5.3.2.3 调查方法 | 第34页 |
5.3.3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5.3.3.1 毒土处理法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 第34-35页 |
5.3.3.2 玉米秸秆处理法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 第35-36页 |
5.3.3.3 布袋处理法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 第36-37页 |
5.3.3.4 塑料袋处理法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 第37页 |
5.3.4 小结与讨论 | 第37-38页 |
5.4 结论与讨论 | 第38-40页 |
5.4.18 种新型杀螨剂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评价 | 第38页 |
5.4.2 杀螨烟剂和熏蒸及对玉米叶螨的防效评价 | 第38-4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0-4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40-41页 |
6.1.1 玉米叶螨种群动态研究 | 第40页 |
6.1.2 不同玉米品种抗螨性研究 | 第40页 |
6.1.3 不同防治方法对玉米叶螨的防治效果 | 第40-4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