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11-31页 |
第一章 陕北白绒山羊概述 | 第11-14页 |
1.1 陕北白绒山羊品种特点 | 第11页 |
1.2 传统放牧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 | 第11页 |
1.3 舍饲条件下陕北白绒山羊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 | 第11-12页 |
1.4 陕北白绒山羊生产现状及开展转基因育种工作的必要性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陕北白绒山羊转基因试验羊群管理及主要辅助工作概述 | 第14-31页 |
2.1 转基因试验羊群准备工作 | 第14-15页 |
2.2 山羊超数排卵与胚胎回收 | 第15-22页 |
2.2.2 超数排卵技术原理 | 第16-18页 |
2.2.3 超数排卵所用激素介绍 | 第18-21页 |
2.2.4 山羊超数排卵技术程序和技术方法 | 第21-22页 |
2.2.5 羊胚胎回收技术程序和技术方法 | 第22页 |
2.3 山羊同期发情处理 | 第22-27页 |
2.3.1 同期发情技术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2.3.3 同期发情的药物 | 第24-26页 |
2.3.4 同期发情处理方法 | 第26页 |
2.3.5 山羊的同期发情方法 | 第26-27页 |
2.4 胚胎移植与移植受体管理 | 第27-28页 |
2.5 妊娠母羊围产期管理及助产 | 第28-29页 |
2.6 新生羔羊护理及哺乳期管理 | 第29-30页 |
2.7 转基因胚胎移植后代管理 | 第30-31页 |
试验研究 | 第31-53页 |
第三章 试验羊群准备与管理 | 第31-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试验羊群组成与饲养 | 第31页 |
3.1.2 疫病检疫与防疫、驱虫 | 第31-32页 |
3.1.3 妊娠母羊前列腺素引产 | 第32页 |
3.1.4 供体羊和受体羊群分群 | 第32页 |
3.1.5 试验公羊准备及饲养管理 | 第32页 |
3.1.6 试验羊发情观察 | 第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3.2.1 供体、受体羊分群结果 | 第32页 |
3.2.2 疫病检疫与防疫、驱虫结果 | 第32页 |
3.2.3 妊娠母羊前列腺素引产 | 第32-33页 |
3.2.4 试验母羊发情观察情况 | 第33页 |
3.3 讨论 | 第33-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陕北白绒山羊超数排卵与胚胎回收 | 第35-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8页 |
4.1.1 试验羊 | 第35页 |
4.1.2 主要激素和药品 | 第35页 |
4.1.3 主要设备和器材 | 第35页 |
4.1.4 供体羊超数排卵前发情观察 | 第35页 |
4.1.5 放置CIDR | 第35-36页 |
4.1.6 供体羊超排处理程序 | 第36页 |
4.1.7 发情观察与配种 | 第36页 |
4.1.8 受精卵回收与质量鉴定 | 第36-38页 |
4.2 结果 | 第38页 |
4.3 讨论 | 第38-40页 |
4.4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陕北白绒山羊同期发情与胚胎移植 | 第41-4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4页 |
5.1.1 试验动物 | 第41页 |
5.1.2 主要激素和药品 | 第41页 |
5.1.3 主要设备和器材 | 第41页 |
5.1.4 同期发情前发情观察 | 第41页 |
5.1.5 放置NRID | 第41-42页 |
5.1.6 FSH注射 | 第42页 |
5.1.7 发情观察 | 第42页 |
5.1.8 可移植受体选择 | 第42-43页 |
5.1.9 胚胎移植 | 第43-44页 |
5.2 结果 | 第44-45页 |
5.3 讨论 | 第45-46页 |
5.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陕北白绒山羊胚胎移植受体妊娠期、围产期和后代管理 | 第47-53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7-51页 |
6.1.1 试验动物 | 第47页 |
6.1.2 主要激素和药品 | 第47页 |
6.1.3 主要设备和器材 | 第47页 |
6.1.4 妊娠母羊管理 | 第47-48页 |
6.1.5 分娩观察 | 第48页 |
6.1.6 接产 | 第48页 |
6.1.7 剖腹产 | 第48-49页 |
6.1.8 羔羊护理 | 第49-50页 |
6.1.9 羔羊生长发育监测 | 第50-51页 |
6.2 结果 | 第51-52页 |
6.3 讨论 | 第52页 |
6.4 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