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8-9页 |
一、意思表示与沉默的法律概述 | 第9-12页 |
(一)意思表示的一般释义 | 第9-10页 |
(二)沉默的概念和特征 | 第10-11页 |
(三)沉默与明示意思表示的区别 | 第11页 |
(四)沉默与意思实现的区别 | 第11-12页 |
二、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构造 | 第12-15页 |
(一)沉默内含的意思 | 第12页 |
(二)欠缺的外部表示 | 第12-13页 |
(三)推定过程对沉默的补救 | 第13-15页 |
1、推定的前提:意思推定的立法技术 | 第13页 |
2、补救的过程:架构沉默与意思表示之桥 | 第13-14页 |
3、补救的形式:权利外观责任之适用 | 第14-15页 |
三、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法理根源分析 | 第15-17页 |
(一)私法自治原则 | 第15-16页 |
(二)信赖保护原则 | 第16页 |
(三)诚实信用原则 | 第16-17页 |
四、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类型 | 第17-20页 |
(一)约定的沉默 | 第17-18页 |
(二)规范的沉默 | 第18页 |
(三)依交易习惯的沉默 | 第18-20页 |
五、认定沉默构成意思表示的典型案例 | 第20-25页 |
(一)沉默作为承诺 | 第20-22页 |
(二)代理案件中对沉默的认定 | 第22-23页 |
(三)非因法律规定而认定沉默构成意思表示的其他情况 | 第23-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页 |
参考网站 | 第26-27页 |
谢辞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