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1 现实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4-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7-20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第20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3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8页 |
2.1.1 银行风险承担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1.2 银行效率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2.1.3 货币政策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2.2 相关概念的测度 | 第28-32页 |
2.2.1 银行风险承担的测度 | 第28-31页 |
2.2.2 银行效率的测度 | 第31-32页 |
2.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32-35页 |
2.3.1 货币政策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 | 第32页 |
2.3.2 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 第32-33页 |
2.3.3 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机制理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35-50页 |
3.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 第35-46页 |
3.1.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基本财务状况表现良好 | 第35-39页 |
3.1.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不断提高 | 第39-46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3.2.1 规模差异大,发展不均衡 | 第46-47页 |
3.2.2 经营管理效率低下,自身发展能力有限 | 第47页 |
3.2.3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 第47-48页 |
3.3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 第48-50页 |
3.3.1 经营环境的变化 | 第48页 |
3.3.2 政策环境的变化 | 第48-49页 |
3.3.3 业务模式的变化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 | 第50-58页 |
4.1 模型选择与建立 | 第50-52页 |
4.1.1 SBM超效率函数模型的选择 | 第50-51页 |
4.1.2 动态面板数据GMM模型的构建 | 第51-52页 |
4.2 指标选取 | 第52-55页 |
4.2.1 效率测算指标选取 | 第52-53页 |
4.2.2 影响因素变量选取 | 第53-55页 |
4.3 样本选择 | 第55-56页 |
4.4 数据来源 | 第56-58页 |
第五章 银行效率测度和货币政策对其影响实证分析 | 第58-69页 |
5.1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及比较 | 第58-62页 |
5.1.1 风险承担下的商业银行效率测度 | 第58-60页 |
5.1.2 无风险承担下的商业银行效率测度 | 第60-62页 |
5.2 风险承担下的商业银行效率比较 | 第62-64页 |
5.2.1 商业银行效率的横向比较分析 | 第62-63页 |
5.2.2 商业银行自身效率的纵向比较分析 | 第63-64页 |
5.3 货币政策对风险承担下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9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6.2.1 发展利率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69-70页 |
6.2.2 推进现代存款保险制度 | 第70页 |
6.2.3 促进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 | 第70-71页 |
6.2.4 建立宏微观相结合的审慎监管机制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