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唐(618~907年)论文

唐代长安公共空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4页
    一、选题原因第7页
    二、本题研究状况第7-10页
    三、概念界定第10-12页
    四、论文研究的思路及内容第12-13页
    五、特色和创新点第13-14页
第一章 长安公共交通空间中的唐代女性形象第14-30页
    第一节 长安公共交通空间概况第14-18页
    第二节 交通空间与唐代女性第18-29页
        一、行人第18-23页
        二、戏场娱乐活动参与者第23-27页
        三、宗教活动参与者第27-28页
        四、政治、军事活动参与者第28-29页
    第三节 小结第29-30页
第二章 长安商业空间中的唐代女性形象第30-41页
    第一节 长安东、西二市及其他商业点概况第30-33页
    第二节 商业空间与唐代女性第33-39页
        一、经营者第33-35页
        二、女侍者第35-38页
        三、消费者第38-39页
    第三节 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长安公共风景区中的唐代女性形象第41-53页
    第一节 公共风景区概况第41-45页
    第二节 唐代女性与公共风景区第45-52页
        一、游玩者第46-49页
        二、侍婢第49页
        三、游伎第49-52页
    第三节 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长安公共宗教空间中的唐代女性形象第53-66页
    第一节 寺观概况第53-55页
    第二节 寺观与唐代长安女性第55-64页
        一、职业宗教女性第55-60页
        二、寺观女婢第60-61页
        三、宗教女信徒第61-62页
        四、游玩者第62-63页
        五、戏场、俗讲活动参与者第63-64页
    第三节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长安公共空间中的女性形象特点及影响因素第66-74页
    第一节 女性形象特点第66-69页
        一、女性形象多元化和特殊化并存第66-68页
        二、女性形象边缘模糊化第68-69页
    第二节 影响因素第69-74页
        一、社会风气开放第69-71页
        二、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结构的变化第71-72页
        三、唐朝人的女性观第72-74页
结语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预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下一篇:食管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同期整合加量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