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污泥的产生、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第11-12页 |
1.1.1 污泥的产生及特性 | 第11-12页 |
1.1.2 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 第12页 |
1.2 污泥资源化 | 第12-13页 |
1.3 污泥中磷的形态分析 | 第13-14页 |
1.4 污泥中磷的释放与回收 | 第14-21页 |
1.4.1 污泥中磷释放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1.4.2 磷回收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5 污泥超声波处理技术 | 第21-23页 |
1.5.1 超声波处理污泥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1.5.2 超声波处理污泥的机理研究 | 第22-23页 |
1.6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2页 |
2.1 污泥来源及特性 | 第25页 |
2.2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5-28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25-26页 |
2.2.2 污泥培养装置 | 第26页 |
2.2.3 污泥超声波处理装置 | 第26-27页 |
2.2.4 其他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3 污泥处理方法 | 第28页 |
2.3.1 污泥的超声波处理 | 第28页 |
2.3.2 超声污泥的水解 | 第28页 |
2.4 分析指标和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2.4.1 MLSS和SVI的分析检测 | 第28-29页 |
2.4.2 COD和SCOD的分析检测 | 第29页 |
2.4.3 TP和PO_4~(3-)-p的分析检测 | 第29页 |
2.4.4 有机磷的分析检测 | 第29-30页 |
2.4.5 脱氢酶活性的分析检测 | 第30-31页 |
2.4.6 TN、NH_3-N等指标的分析检测 | 第31页 |
2.4.7 Mg~(2+)的分析检测 | 第31页 |
2.4.8 超声波能量和TP释放率 | 第31-32页 |
第3章 超声波处理污泥磷释放研究 | 第32-51页 |
3.1 污泥超声波处理的单因素实验 | 第32-36页 |
3.1.1 实验方案 | 第32页 |
3.1.2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3.2 污泥超声波处理的正交实验 | 第36-39页 |
3.2.1 实验方案 | 第36-37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37-39页 |
3.3 不同超声波能量下的磷释放分析 | 第39-45页 |
3.3.1 实验方案 | 第39页 |
3.3.2 结果与讨论 | 第39-45页 |
3.4 污泥超声波处理的磷释放机理分析 | 第45-49页 |
3.4.1 实验方案 | 第45页 |
3.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超声波联合水解处理污泥磷释放研究 | 第51-60页 |
4.1 水解时间对污泥中磷释放的影响 | 第51-57页 |
4.1.1 实验方案 | 第51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4.2 水解温度对污泥中磷释放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1 实验方案 | 第57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57-5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污泥超声波联合水解处理后的磷回收研究 | 第60-69页 |
5.1 水解过程中氮的变化情况 | 第60-61页 |
5.1.1 实验方案 | 第60页 |
5.1.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5.2 MAP法回收磷研究 | 第61-67页 |
5.2.1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1-63页 |
5.2.2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63-65页 |
5.2.3 镁磷比的影响 | 第65-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不足与建议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