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信托论文

基于经济增长的融资租赁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现实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成果及评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成果及评述第12-13页
    1.4 论文结构及本文的创新点第13-15页
        1.4.1 论文结构第13-14页
        1.4.2 本文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2章 融资租赁的相关理论第15-17页
    2.1 税率差别理论第15页
    2.2 债务替代理论第15页
    2.3 逆向选择理论第15-16页
    2.4 代理成本和破产成本理论第16-17页
第3章 融资租赁的一般概述第17-22页
    3.1 传统租赁与融资租赁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3.1.1 传统租赁的概念第17页
        3.1.2 融资租赁的概念第17-18页
    3.2 融资租赁的特征第18-19页
        3.2.1 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第18页
        3.2.2 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第18-19页
        3.2.3 租金分期归流第19页
        3.2.4 合同的不可解除性第19页
    3.3 融资性租赁的优势第19-21页
        3.3.1 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的比较第19-20页
        3.3.2 融资租赁与分期付款的比较第20页
        3.3.3 融资租赁与经营性租赁的比较第20-21页
    3.4 融资租赁特有风险第21-22页
        3.4.1 租金偿还风险第21页
        3.4.2 租赁物损坏及灭失风险第21页
        3.4.3 租赁物监管风险第21页
        3.4.4 提前支付供货方的资金风险第21-22页
第4章 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滞后影响第22-27页
    4.1 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4.1.1 融资租赁进入我国第22页
        4.1.2 融资租赁发展现状第22-24页
    4.2 制约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因素第24-25页
        4.2.1 租赁意识的淡薄第24页
        4.2.2 监管部门的混乱第24-25页
        4.2.3 法律制度不健全第25页
        4.2.4 扶持政策不完善第25页
        4.2.5 资本金受到限制第25页
    4.3 我国融资租赁发展滞后的负面影响第25-27页
        4.3.1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第25-26页
        4.3.2 不利于先进设备的引入第26页
        4.3.3 不利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第26页
        4.3.4 不利于开拓新的业务和市场第26-27页
第5章 融资租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第27-31页
    5.1 融资租赁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第27-28页
        5.1.1 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手段第27页
        5.1.2 改善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第27-28页
        5.1.3 细化社会分工第28页
    5.2 融资租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第28-29页
        5.2.1 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第28页
        5.2.2 促进农业发展第28-29页
        5.2.3 促进医疗行业发展第29页
        5.2.4 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第29页
    5.3 融资租赁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第29-31页
        5.3.1 有利于调整投融资结构第29页
        5.3.2 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第29-31页
第6章 融资租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31-40页
    6.1 租赁渗透率的区分第31页
        6.1.1 设备渗透率第31页
        6.1.2 GDP渗透率第31页
    6.2 实证分析第31-40页
        6.2.1 指标选取及数据描述第31-32页
        6.2.2 模型构建第32-33页
        6.2.3 实证过程及结果第33-35页
        6.2.4 多国数据聚类分析第35-38页
        6.2.5 小结第38-40页
第7章 国外发展融资租赁的经验借鉴第40-46页
    7.1 美国第40-43页
        7.1.1 稳定的设备类型第40-41页
        7.1.2 成熟的法律及扶持政策第41-42页
        7.1.3 创新能力第42页
        7.1.4 第三方组织的支持第42-43页
    7.2 日本第43-44页
        7.2.1 扶持政策与监管相结合第43页
        7.2.2 创新产品第43-44页
    7.3 韩国第44-46页
        7.3.1 良好的法律环境第44页
        7.3.2 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第44页
        7.3.3 适度的监管模式第44-46页
第8章 我国发展融资租赁的对策建议第46-51页
    8.1 优化融资租赁业发展环境第46-47页
        8.1.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第46页
        8.1.2 实行适度监管模式第46页
        8.1.3 优惠税收降低门槛第46-47页
        8.1.4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第47页
    8.2 鼓励融资租赁业与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第47-48页
        8.2.1 促进融资租赁与银行结合第47-48页
        8.2.2 促进融资租赁与其它金融业结合第48页
    8.3 提高融资租赁业自身实力第48-49页
        8.3.1 创新融资租赁产品第48页
        8.3.2 吸引外资引进技术第48页
        8.3.3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第48-49页
        8.3.4 提高就业人员素质第49页
    8.4 提升公众对融资租赁的认识第49-51页
        8.4.1 提高大众认识层次第49页
        8.4.2 普及融资租赁知识第49-51页
附录第51-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68-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脲脲原体感染对大鼠生殖细胞的影响及干预治疗的研究
下一篇: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肽类表位对人外周γδT细胞特异性激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