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的依据 | 第9-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1-19页 |
一、国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二、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三、以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评析 | 第17-19页 |
第三节 选题的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 | 第21-25页 |
一、社会背景:希腊人文主义对柏拉图的影响 | 第22-23页 |
二、身世背景:人生阅历以及苏格拉底的影响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理论渊源 | 第25-31页 |
一、希腊神话:理想人格思想的养料 | 第25-27页 |
二、荷马史诗:柏拉图对诗歌文学的汲取 | 第27-29页 |
三、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对先哲的继承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43页 |
第一节 灵魂的净化与升华:理想人格的特征及内涵 | 第32-36页 |
一、对意见世界的超越:理想人格的特征 | 第32-33页 |
二、古希腊的四大美德:理想人格的内涵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对“善的相”的认知:理想人格的旨归 | 第36-43页 |
一、“善的相”的暗示阐释:理想人格得以实现的根据 | 第37-41页 |
二、“善的相”的认识方式:灵魂转向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柏拉图理想人格的塑造途径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四艺教育:理想人格塑造的“序曲” | 第44-47页 |
一、数学、几何学、天象学、谐音学:四艺教育的内容 | 第44-46页 |
二、促成灵魂的完善:四艺教育的宗旨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哲学教育:理想人格塑造的“主曲” | 第47-55页 |
一、“努斯”的觉醒:灵魂完善的真正起点 | 第48-49页 |
二、“迷狂”的观照:灵魂完善的关键所在 | 第49-50页 |
三、“爱欲”的升华:灵魂完善的最后一跃 | 第50-55页 |
第五章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的评价及当代价值 | 第55-65页 |
第一节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的评价 | 第55-59页 |
一、先进性:回击尼采的批判 | 第56-58页 |
二、局限性:与世人间的紧张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柏拉图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59-65页 |
一、对中西比较哲学发展的启迪 | 第60-61页 |
二、对当代伦理道德建设的启示 | 第61-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