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知识 | 第10-12页 |
1.2.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页 |
1.2.2 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10-12页 |
1.3 硅/有机物杂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硅/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优化方法 | 第13-17页 |
1.4.1 采用微纳结构与减反膜 | 第14-15页 |
1.4.2 界面的钝化与修饰 | 第15-16页 |
1.4.3 对PEDOT:PSS进行掺杂与改性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18-24页 |
2.1 实验材料与实验设备 | 第18-1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19页 |
2.2 器件制备的流程 | 第19-20页 |
2.3 器件的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0-24页 |
2.3.1 手套箱-热蒸发镀膜系统 | 第20-21页 |
2.3.2 电池伏安特性曲线测试 | 第21页 |
2.3.3 外量子效率测试 | 第21页 |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21-22页 |
2.3.5 台阶仪 | 第22页 |
2.3.6 四探针测试仪 | 第22-23页 |
2.3.7 紫外可见分光分度计 | 第23页 |
2.3.8 硅表面的反射率测试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硅微纳结构的制备及表面钝化修饰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硅微结构的制备 | 第24-26页 |
3.2.1 硅金字塔结构 | 第24-25页 |
3.2.2 硅纳米线结构 | 第25页 |
3.2.3 硅金字塔-纳米孔结构 | 第25-26页 |
3.3 硅表面的钝化修饰 | 第26页 |
3.3.1 甲基钝化 | 第26页 |
3.3.2 硝酸钝化 | 第26页 |
3.4 器件的制备 | 第26-27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3.5.1 不同硅微纳结构的形貌分析 | 第27-31页 |
3.5.2 不同硅微纳结构的反射率 | 第31-32页 |
3.5.3 不同钝化方式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4 不同硅微纳结构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PEDOT:PSS薄膜表面醇处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 | 第35-46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器件的制备 | 第35-3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5页 |
4.3.1 不同醇处理后PEDOT:PSS薄膜的光学性质 | 第36-37页 |
4.3.2 不同醇处理后PEDOT:PSS薄膜的电学性质 | 第37-39页 |
4.3.3 不同醇处理后PEDOT:PSS薄膜的XPS分析 | 第39-40页 |
4.3.4 不同醇处理后PEDOT:PSS薄膜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40-41页 |
4.3.5 不同醇处理后PEDOT:PSS薄膜的AFM分析 | 第41-42页 |
4.3.6 不同醇处理对硅/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2-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金银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对硅/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46-56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器件的制备 | 第46-47页 |
5.3 金银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47-48页 |
5.3.1 TEM表征 | 第47页 |
5.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7-48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5页 |
5.4.1 金银纳米颗粒对硅/PEDOT:PSS杂化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 第48-52页 |
5.4.2 掺杂金银纳米颗粒PEDOT:PSS薄膜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52-53页 |
5.4.3 掺杂金银纳米颗粒杂化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 | 第53-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