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

基于PFC功能的MIG逆变焊机的研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谐波电流对电网的危害第10-11页
     ·逆变焊机的输入电流波形畸变第11-12页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的研究意义第12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第12-15页
     ·两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3-14页
     ·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4-15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7页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第15-16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17页
第2章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第17-34页
   ·功率因数的定义第17-18页
   ·功率因数与谐波电流之间的关系第18-19页
     ·波形与谐波之间的关系第18页
     ·功率因数与电流谐波之间的关系第18-19页
   ·功率因数校正主电路的选择第19-21页
     ·Boost-PFC 主电路第19页
     ·Buck-PFC 主电路第19-20页
     ·Buck-Boost-PFC 主电路第20页
     ·Forward-PFC 主电路第20-21页
     ·Fly-back-PFC 主电路第21页
   ·Boost 变换器第21-23页
     ·Boost 变换器的组成第21-22页
     ·Boost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第22-23页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两个主要方法第23-25页
     ·电压跟随器第24页
     ·乘法器控制第24-25页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控制策略第25-32页
     ·连续导电控制模式(CCM)第25-29页
     ·断续导电控制模式(DCM)第29-31页
     ·临界导电控制模式(CRM)第31-32页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设计上的难点及注意的问题第32页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ICE2PCS01 构成的BOOST APFC 电路第34-42页
   ·ICE2PCS01 的基本结构及引脚功能第34-35页
   ·ICE2PCS01 的功能与工作原理第35-40页
     ·电压第35-36页
     ·软启动第36页
     ·增强动态响应第36-37页
     ·系统保护功能第37-38页
     ·平均电流控制工作原理第38-39页
     ·电压控制环路第39-40页
     ·IC 的工作状态及过渡条件第40页
   ·ICE2PCS01 构成的Boost APFC 工作原理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基于ICE2PCS01 高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第42-51页
   ·技术要求第42页
   ·滤波器和整流器的设计第42-43页
     ·输入端滤波电路的分析第42-43页
     ·整流器的选取第43页
   ·系统主电路中Boost 变换器的设计第43-48页
     ·升压电感的设计第43-44页
     ·功率器件的选择第44页
     ·功率器件的损耗分析第44-46页
     ·输出电容的选择第46-47页
     ·输出电容电流有效值第47-48页
   ·控制电路部分参数的设计第48-50页
     ·电流检测电阻的设计第48页
     ·输出电压设置第48页
     ·输出电压纹波第48-50页
     ·开关频率设置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MIG 焊机结构与功能原理第51-64页
   ·主电路结构第51-59页
     ·输入整流滤波电路第52-53页
     ·逆变电路第53-56页
     ·中频变压器第56-58页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设计第58-59页
   ·驱动电路第59-60页
   ·PI 反馈调节电路第60-61页
   ·保护电路第61页
   ·开关电源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6章 调试结果及实验结论第64-71页
   ·第一阶段调试结果及分析第64-66页
   ·第二阶段调试结果及分析第66-68页
   ·第三阶段(整机之后)调试结果第68-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录A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继电保护测试仪检验分析装置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组并网的电压稳定性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