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一种中空SiO2/TiO2纳米微球的新型制备方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2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中空纳米微球的制备方法第14-22页
        1.2.1 模板法第14-21页
            1.2.1.1 软模板法第14-17页
            1.2.1.2 硬模板法第17-21页
        1.2.2 无模板法第21-22页
    1.3 中空纳米微球的应用第22-28页
        1.3.1 催化领域第22-24页
        1.3.2 电化学领域第24-25页
        1.3.3 吸附与分离领域第25-26页
        1.3.4 生物医学领域领域第26-28页
    1.4 课题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第28-32页
        1.4.1 中空纳米微球分析与本课题选题意义第28-30页
            1.4.1.1 纳米沉淀法第29-30页
            1.4.1.2 无皂乳液聚合第30页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二章 水溶性聚合物模板法制备H-SiO_2微球第32-50页
    2.1 引言第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35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32-33页
        2.2.2 样品制备与制备过程简略图第33-34页
        2.2.3 样品表征第34-35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46页
        2.3.1 PAANa溶液的浓度对纳米粒子的影响第35-36页
        2.3.2 以水溶性的阴离子PAANa纳米粒子为模板制备H-SiO_2微球第36-45页
            2.3.2.1 PAANa模板的影响第36-38页
            2.3.2.2 水洗对模板的影响第38-39页
            2.3.2.3 TEOS量的影响第39-41页
            2.3.2.4 催化剂氨水的影响第41-42页
            2.3.2.5 反应体系中电解质的影响第42-43页
            2.3.2.6 反应溶剂乙醇量的影响第43-45页
        2.3.3 以水溶性阴离子模板制备H-SiO_2微球的形成原理分析第45-46页
    2.4 H-SiO_2微球的吸附性能研究第46-49页
        2.4.1 实验部分第46-47页
            2.4.1.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6-47页
            2.4.1.2 样品制备与操作第47页
        2.4.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7-48页
        2.4.3 小结第48-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水溶性聚合物模板法制备H-TiO_2微球第50-58页
    3.1 引言第50页
    3.2 实验部分第50-52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0-51页
        3.2.2 样品制备与制备过程简图第51页
        3.2.3 样品表征第51-52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2-56页
        3.3.1 以水溶性PAANa模板制备H-TiO_2微球第52-53页
        3.3.2 以水溶性PSSNa模板制备H-TiO_2微球第53-54页
        3.3.3 以PAANa/PSSNa混合水溶性聚合物模板制备H-TiO_2微球第54-56页
            3.3.3.1 PAANa:PSSNa=7:1的混合模板第54-55页
            3.3.3.2 PAANa:PSSNa=5:1的混合模板第55页
            3.3.3.3 PAANa:PSSNa=3:1的混合模板第55-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以表面为亲水性结构的聚合物模板制备H-SiO_2微球第58-70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8-60页
        4.2.2 样品制备与无皂乳液聚合装置图第60-61页
        4.2.3 样品表征第61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1-69页
        4.3.1 引发剂的量对无皂乳液聚合产物的影响第61-64页
        4.3.2 以P(St-co-AA)聚合物微球为模板制备H-SiO_2微球第64-69页
            4.3.2.1 氨水量的影响第64-66页
            4.3.2.2 TEOS量的影响第66-68页
            4.3.2.3 P(St-b-AA)微球表面亲水性聚合物的影响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未来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致谢第78-80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82页
导师介绍第82-84页
作者简介第84-85页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降解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醚类给电子体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体系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