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1页 |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0-11页 |
| 2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11-13页 |
| 2.1 自然条件概况 | 第11页 |
| 2.2 植被概况 | 第11-13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3.1 粗木质残体的基础特征调查 | 第13页 |
| 3.2 更新苗调查 | 第13-14页 |
| 3.3 数据分析 | 第14-15页 |
| 4 典型阔叶红松林粗木质残体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 第15-30页 |
| 4.1 粗木质残体上幼苗更新状况 | 第15-24页 |
| 4.1.1 粗木质残体的基本情况 | 第15-16页 |
| 4.1.2 更新苗的物种组成 | 第16-17页 |
| 4.1.3 不同腐烂等级的粗木质残体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 第17-21页 |
| 4.1.4 不同存在形式的粗木质残体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 第21-24页 |
| 4.2 粗木质残体上幼苗更新动态 | 第24-27页 |
| 4.3 讨论 | 第27-28页 |
| 4.3.1 粗木质残体的基本特征 | 第27页 |
| 4.3.2 粗木质残体的腐烂等级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 第27-28页 |
| 4.3.3 粗木质残体的存在形式对幼苗更新的影响 | 第28页 |
| 4.4 本章小节 | 第28-30页 |
| 5 粗木质残体与森林面上幼苗更新的比较 | 第30-35页 |
| 5.1 更新苗的物种组成 | 第30-32页 |
| 5.2 更新苗高度级 | 第32-33页 |
| 5.3 讨论 | 第33-3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3页 |
| 附录 | 第43-4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