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晶体 | 第10-11页 |
1.1.1 晶体的分类 | 第10页 |
1.1.2 晶体的基本特性 | 第10-11页 |
1.2 RFeO_3晶体的研究进展 | 第11-17页 |
1.2.1 RFeO_3晶体的晶体结构 | 第11页 |
1.2.2 RFeO_3晶体的磁性能 | 第11-14页 |
1.2.3 RFeO_3晶体的磁光性能 | 第14-15页 |
1.2.4 RFeO_3晶体的光磁性能 | 第15-16页 |
1.2.5 RFeO_3晶体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RFeO_3单晶生长方法 | 第17-20页 |
1.3.1 水热法 | 第17-18页 |
1.3.2 助溶剂法 | 第18页 |
1.3.3 提拉法 | 第18页 |
1.3.4 坩埚下降法 | 第18-19页 |
1.3.5 光学浮区法 | 第19-20页 |
1.4 RFe_(1-x)Mn_xO_3晶体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光学浮区法晶体生长 | 第23-35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光学浮区法 | 第23-26页 |
2.2.1 光学浮区法简介 | 第23-24页 |
2.2.2 光学浮区炉的工作原理 | 第24-26页 |
2.2.3 光学浮区炉的应用 | 第26页 |
2.3 光学浮区法制备YFe_(1-x)Mn_xO_3和Sm_(0.5)Pr_(0.5)FeO_3单晶 | 第26-30页 |
2.3.1 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多晶料棒 | 第27-29页 |
2.3.2 YFe_(0.8)Mn_(0.2)O_3、YFe_(0.6)Mn_(0.4)O_3和Sm_(0.5)Pr_(0.5)FeO_3单晶生长 | 第29-30页 |
2.4 影响晶体质量的因素 | 第30-32页 |
2.4.1 多晶料棒的影响 | 第30页 |
2.4.2 晶体的生长速度 | 第30-31页 |
2.4.3 熔区的形状 | 第31页 |
2.4.4 旋转速度 | 第31页 |
2.4.5 气氛 | 第31-32页 |
2.5 晶体的定向及加工 | 第32-34页 |
2.6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YFe_(1-x)Mn_xO_3单晶的性能研究 | 第35-46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3.3 YF_(0.8)Mn_(0.2)O_3晶体性能研究 | 第35-40页 |
3.3.1 YF_(0.8)Mn_(0.2)O_3晶体磁性能 | 第36-39页 |
3.3.2 YF_(0.8)Mn_(0.2)O_3晶体光透过性 | 第39-40页 |
3.4 YF_(0.6)Mn_(0.4)O_3晶体性能研究 | 第40-44页 |
3.4.1 YF_(0.6)Mn_(0.4)O_3晶体的磁性能 | 第40-43页 |
3.4.2 YF_(0.6)Mn_(0.4)O_3晶体的热性能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Sm_(0.5)Pr_(0.5)FeO_3磁性能和光磁性能研究 | 第46-61页 |
4.1 Sm_(0.5)Pr_(0.5)FeO_3磁性能 | 第46-50页 |
4.2 Sm_(0.5)Pr_(0.5)FeO_3光磁性能 | 第50-60页 |
4.2.1 太赫兹简介 | 第50-52页 |
4.2.2 Sm_(0.5)Pr_(0.5)FeO_3单晶的太赫兹激发 | 第52-60页 |
4.3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