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小分子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作用以及蛋白质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0-26页 |
·小分子与血浆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意义 | 第10页 |
·血浆蛋白的成分 | 第10-11页 |
·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 第11-12页 |
·血浆蛋白与小分子结合作用的行为特点 | 第12-13页 |
·小分子与蛋白质结合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浊点萃取法 | 第13-15页 |
·研究小分子与蛋白质结合作用的其他方法 | 第15-18页 |
·分离蛋白质的意义 | 第18页 |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 | 第18-22页 |
·利用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的性质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 第18-19页 |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不同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 第19-20页 |
·利用蛋白质分子结构中的亲水和疏水性质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 第20-21页 |
·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特异性识别特点分离蛋白质的方法 | 第2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运用浊点萃取测定苏丹红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 第26-37页 |
·引言 | 第26-27页 |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材料、试剂 | 第27-28页 |
·仪器与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浊点萃取方法的优化 | 第29-31页 |
·苏丹红Ⅰ、Ⅱ、Ⅲ、Ⅳ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 第31-32页 |
·混合苏丹红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 第32-33页 |
·方法的验证 | 第33页 |
·液相色谱分析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双功能化无机介孔分子筛SBA-15作为吸液管尖头固相微萃取固定相选择性去除和富集生物大分子 | 第37-56页 |
·前言 | 第37-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2页 |
·材料、试剂 | 第38-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SBA-15-(CH_3)_2C_(18)N~+Cl~-的合成 | 第39页 |
·SBA-15和SBA-15-(CH_3)_2C_(18)N~+Cl~-的表征 | 第39-40页 |
·固相微萃取柱的制备 | 第40-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2页 |
·合成步骤对SBA-15形貌影响的考察 | 第42-45页 |
·固相微萃取 | 第45-50页 |
·混合蛋白的分离研究应用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第四章 特异性吸附罗丹明B的硅烷化分子筛的制备 | 第56-65页 |
·引言 | 第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材料、试剂 | 第56-57页 |
·仪器与方法 | 第57-59页 |
·应用 | 第59-62页 |
·SBA-15-MPTMS对罗丹明B最大吸附量的测定 | 第59页 |
·SBA-15与SBA-15-MPTMS对BSA吸附能力的考察 | 第59-61页 |
·被SBA-15-MPTMS降解后的BSA的活性考察 | 第61-6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3页 |
·选用无机介孔硅分子筛SBA-15作吸附剂基体 | 第62页 |
·SBA-15-MPTMS对罗丹明B的特异性吸附 | 第62-63页 |
·制备过程简单,节约有机溶剂和减少能源消耗 | 第63页 |
·生物降解功能和保持蛋白质活性不变 | 第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5-67页 |
·主要结论 | 第65页 |
·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