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高炉炉缸水温差及热流强度监测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高炉炉缸炉底侵蚀监测方法及模型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系统原理及设计 | 第16-21页 |
2.1 系统的原理 | 第16-17页 |
2.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7-18页 |
2.3 无线通讯技术的选择 | 第18-19页 |
2.4 Simpliciti网络通讯协议的分析 | 第19-2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炉炉缸炉底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21-32页 |
3.1 终端采集器硬件设计 | 第21-28页 |
3.1.1 终端采集器硬件设计方案 | 第21页 |
3.1.2 电源模块 | 第21-22页 |
3.1.3 温度采集模块 | 第22-23页 |
3.1.4 AD转换模块 | 第23-24页 |
3.1.5 无线收发模块 | 第24-28页 |
3.2 集中器硬件设计 | 第28-31页 |
3.2.1 集中器硬件设计方案 | 第28页 |
3.2.2 电源模块 | 第28-29页 |
3.2.3 显示模块 | 第29-30页 |
3.2.4 RS-485 通信模块 | 第30-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高炉炉缸炉底冷却壁水温差及热流强度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32-40页 |
4.1 终端采集器软件设计 | 第32-36页 |
4.1.0 主程序设计 | 第32-33页 |
4.1.1 温度信号采集程序 | 第33-34页 |
4.1.2 电池电量信号采集程序 | 第34-35页 |
4.1.3 无线发送程序设计 | 第35页 |
4.1.4 无线接收程序设计 | 第35-36页 |
4.1.5 定时器程序设计 | 第36页 |
4.2 集中器软件设计 | 第36-39页 |
4.2.1 主程序设计 | 第36-37页 |
4.2.2 显示程序设计 | 第37-38页 |
4.2.3 RS-485 程序设计 | 第38页 |
4.2.4 读信号强度程序设计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系统调试与实验分析 | 第40-44页 |
5.1 温度误差测试 | 第40-41页 |
5.2 功耗测试 | 第41-42页 |
5.3 无线通信测试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炉缸炉底侵蚀分析研究 | 第44-63页 |
6.1 有限元热力学分析简介 | 第44页 |
6.2 热力学基础 | 第44-47页 |
6.2.1 热分析类型 | 第44页 |
6.2.2 能量守恒定律 | 第44-45页 |
6.2.3 热传递方式 | 第45-47页 |
6.3 炉缸炉底侵蚀与模型建立 | 第47-53页 |
6.3.1 侵蚀机理 | 第47页 |
6.3.2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6.3.3 热边界条件 | 第49-52页 |
6.3.4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6.4 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53-62页 |
6.4.1 ANSYS 14.0 简介 | 第53-54页 |
6.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6.4.3 施加载荷 | 第56-57页 |
6.4.4 求解和后处理 | 第57-59页 |
6.4.5 炉缸炉底侵蚀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总结 | 第63页 |
7.2 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一 插图清单 | 第69-71页 |
附录二 表格清单 | 第71-72页 |
附录三 部分程序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