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1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2 社区文化概念简述 | 第11-16页 |
2.1 社区 | 第11页 |
2.2 社区文化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第11-12页 |
2.3 社区文化的特性 | 第12-13页 |
2.4 社区文化的功能 | 第13-14页 |
2.5 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 | 第14-16页 |
2.5.1 传统目标 | 第14-15页 |
2.5.2 发展性目标 | 第15-16页 |
3 鹿城区滨江街道社区文化建设问卷调查 | 第16-28页 |
3.1 调查问卷情况简介 | 第16-18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16页 |
3.1.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16-18页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18-22页 |
3.2.1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认识及参与情况 | 第18-19页 |
3.2.2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需求分析 | 第19-21页 |
3.2.3 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的满意度分析 | 第21-22页 |
3.3 鹿城区滨江街道社区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 第22-23页 |
3.3.1 社区文体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进步 | 第22页 |
3.3.2 社区文体队伍基本成型 | 第22-23页 |
3.3.3 社区文化活动的数量和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 第23页 |
3.4 鹿城区滨江街道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 第23-28页 |
3.4.1 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上存在模糊认识 | 第23-24页 |
3.4.2 社区居民缺乏社区意识,自主性缺失 | 第24页 |
3.4.3 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 | 第24页 |
3.4.4 社区资源配置不均衡,开发利用不足 | 第24-25页 |
3.4.5 社区文化人才队伍不稳定,建设主体缺位 | 第25页 |
3.4.6 社区文化建设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 | 第25-26页 |
3.4.7 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和硬件设施薄弱落后 | 第26-28页 |
4 国内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 第28-34页 |
4.1 国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与模式 | 第28-30页 |
4.1.1 组织和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4.1.2 资金渠道 | 第29-30页 |
4.2 国内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 | 第30-31页 |
4.2.1 上海模式 | 第30页 |
4.2.2 沈阳模式 | 第30-31页 |
4.3 启示 | 第31-34页 |
4.3.1 从社区居民群众兴趣和需求入手,吸引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 第32页 |
4.3.2 从软硬件建设两方面着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模式 | 第32页 |
4.3.3 采用多种方式整合和争取各种资源,这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关键点 | 第32-33页 |
4.3.4 大力培养中介组织和民间组织,培养居民公益意识和参与精神 | 第33-34页 |
5 完善鹿城区滨江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 第34-44页 |
5.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原则 | 第34-37页 |
5.1.1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 第34-35页 |
5.1.2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遵循和坚持多元化原则 | 第35-36页 |
5.1.3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系统性原则 | 第36页 |
5.1.4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融合性原则 | 第36-37页 |
5.2 完善鹿城区滨江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 第37-44页 |
5.2.1 提高社区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度 | 第37-38页 |
5.2.2 开展情趣高尚、积极健康的社区活动 | 第38-39页 |
5.2.3 建立多渠道的财政投入机制 | 第39页 |
5.2.4 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高水平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队伍 | 第39-40页 |
5.2.5 强化政府在城市社区文化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 第40-41页 |
5.2.6 发展社区文化市场服务 | 第41-42页 |
5.2.7 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