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中国P2P借贷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18页
        1.4.1 本文的创新点第18页
        1.4.2 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8页
    1.5 理论基础第18-21页
        1.5.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19页
        1.5.2 普惠金融第19-20页
        1.5.3 风险控制第20-21页
第二章 国外P2P借贷的典型模式第21-30页
    2.1 原创英国模式—Zopa第21-26页
        2.1.1 业务模式第21-22页
        2.1.2 操作方式第22-23页
        2.1.3 风险控制第23-24页
        2.1.4 信息披露第24-26页
    2.2 证券化的美国模式—Lending Club (LC)第26-29页
        2.2.1 业务模式第26-28页
        2.2.2 操作方式第28页
        2.2.3 风险控制第28-29页
        2.2.4 信息披露第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中国P2P借贷衍化的主要模式第30-44页
    3.1 本金保障制第30-33页
        3.1.1 资金来源第30-31页
        3.1.2 使用规则第31-32页
        3.1.3 本金保障的实质第32-33页
    3.2 债权转让模式第33-37页
        3.2.1 产生原因第34-35页
        3.2.2 操作方式第35-36页
        3.2.3 宜信模式的本质第36-37页
    3.3 “P2P+”模式第37-43页
        3.3.1 供应链金融—道口贷第38-40页
        3.3.2 抵押——微贷网第40-41页
        3.3.3 融资租赁——爱投资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中国P2P模式的问题及个案研究第44-57页
    4.1 本土化模式的问题分析第44-48页
        4.1.1 本金保障模式的问题第44-45页
        4.1.2 债权转让模式的潜在风险第45-46页
        4.1.3 P2P+模式的潜在风险第46-48页
    4.2 e租宝案例分析第48-56页
        4.2.1 案例介绍第48-51页
        4.2.2 “黑匣子”模式分析第51-53页
        4.2.3 风险辨识第53-56页
    4.3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中外P2P借贷模式的对比分析及启示第57-66页
    5.1 差异比较第57-63页
        5.1.1 债权转让第57-59页
        5.1.2 风险控制第59-61页
        5.1.3 中间账户第61-62页
        5.1.4 信息披露第62-63页
    5.2 对国内平台的启示第63-65页
        5.2.1 禁止平台构建资金池第63页
        5.2.2 建立征信体系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第63-64页
        5.2.3 加强信息披露第64-65页
    5.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对策第66-69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1.1 “一分为二”看待本土化模式第66页
        6.1.2 职能监管及监管细则尚需明确第66-67页
        6.1.3 信息公开透明机制是金融脱媒的关键第67页
    6.2 对策第67-69页
        6.2.1 完善监管细则,审慎监管和政策包容并行第67-68页
        6.2.2 鼓励行业自律监督,建立行业标准,强化自律透明制度第68页
        6.2.3 转变风险管控思路,提升风控能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第72-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业板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以易联众为例
下一篇:CL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