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杜鹃天然种群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1.1 杜鹃简介 | 第7-8页 |
1.1.1 杜鹃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学特性 | 第7-8页 |
1.1.2 杜鹃的地理分布 | 第8页 |
1.2 杜鹃的开发利用价值 | 第8-9页 |
1.2.1 观赏价值 | 第8页 |
1.2.2 森林旅游价值 | 第8-9页 |
1.2.3 药用价值 | 第9页 |
1.2.4 其他利用价值 | 第9页 |
1.3 杜鹃群落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1.4 生境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 第10页 |
1.4.1 海拔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 第10页 |
1.4.2 上层林分对林下植物分布的影响 | 第10页 |
1.5、中国杜鹃花的保护繁育现状 | 第10-12页 |
2、引言 | 第12-13页 |
2.1 项目来源 | 第12页 |
2.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2.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3、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3.1 试验地概述 | 第13页 |
3.1.1 、试验地概况 | 第13页 |
3.1.2 区域植被概况 | 第13页 |
3.1.3 野生杜鹃分布概况 | 第13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3-15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13-14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14页 |
3.2.3 实验设计 | 第14-15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15-29页 |
4.1 群落结构对野生杜鹃生长繁殖的影响 | 第15-20页 |
4.1.1 落叶阔叶林下的野生杜鹃 | 第15-17页 |
4.1.2 常绿针叶林下的野生杜鹃 | 第17-20页 |
4.2 海拔对野生杜鹃生长繁殖的影响 | 第20-29页 |
4.2.1 海拔500m以下的野生杜鹃 | 第20-24页 |
4.2.2 海拔500-800m的野生杜鹃 | 第24-26页 |
4.2.3 海拔800—1200m的野生杜鹃 | 第26-29页 |
5、结论与讨论 | 第29-31页 |
5.1 结论 | 第29-30页 |
5.1.1 群落结构对野生杜鹃的影响 | 第29页 |
5.1.2 海拔高度对野生杜鹃的影响 | 第29-30页 |
5.1.3 人为活动对野生杜鹃的影响 | 第30页 |
5.2 讨论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个人简介 | 第34-35页 |
附图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