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6页 |
1.1.1 快递业的起源与发展 | 第10-11页 |
1.1.2 快递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1-14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 快递业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1.2.1 关于快递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关于快递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2.3 关于物流与区域经济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3 内容方法和目的 | 第22-2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3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4页 |
1.3.4 可行性分析 | 第24-25页 |
1.3.5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青龙县快递业产业链分析 | 第26-40页 |
2.1 产业链分析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2.1.1 产业链的涵义 | 第26-27页 |
2.1.2 产业链作用研究 | 第27页 |
2.1.3 产业链分析方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2.2 青龙满族自治县社会经济状况 | 第28-35页 |
2.2.1 青龙县概述 | 第28-29页 |
2.2.2 经济状况 | 第29-30页 |
2.2.3 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2.2.4 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2.2.5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2.3 青龙县快递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 第35-38页 |
2.3.1 纵向关系 | 第35-37页 |
2.3.2 快递业产业链横向关系研究 | 第37页 |
2.3.3 青龙县快递业产业链结构 | 第37-38页 |
2.4 青龙县快递业发展环境和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青龙县快递业投入产出分析 | 第40-58页 |
3.1 投入产出内涵与涉及的领域 | 第40-43页 |
3.1.1 内涵 | 第40页 |
3.1.2 投入产出发展与领域范畴 | 第40-41页 |
3.1.3 投入产出模型 | 第41-42页 |
3.1.4 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 第42-43页 |
3.2 本章研究结构 | 第43-44页 |
3.3 数据的准备 | 第44-47页 |
3.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44-45页 |
3.3.2 青龙县投入产出表合并与拆分 | 第45-47页 |
3.4 基本投入产出系数测算 | 第47-50页 |
3.4.1 直接消耗系数及其求解 | 第47-48页 |
3.4.2 完全消耗系数及其求解 | 第48-49页 |
3.4.3 分配系数及其求解 | 第49-50页 |
3.5 快递业对青龙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 第50-57页 |
3.5.1 直接贡献的表示 | 第50-52页 |
3.5.2 间接贡献的度量 | 第52-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青龙县快递业与县域经济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58-81页 |
4.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介绍 | 第58-60页 |
4.1.1 系统动力学的涵义 | 第58-59页 |
4.1.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第59-60页 |
4.1.3 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在本章中的应用 | 第60页 |
4.2 模型概述 | 第60-64页 |
4.2.1 建模目的 | 第60-61页 |
4.2.2 建模主体 | 第61-64页 |
4.3 系统分析与构建 | 第64-68页 |
4.3.1 系统分析及模型构建 | 第64-66页 |
4.3.2 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说明 | 第66-68页 |
4.4 仿真控制和结论 | 第68-79页 |
4.4.1 主要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方程 | 第68-69页 |
4.4.2 主要指标总体趋势分析 | 第69-70页 |
4.4.3 快递业与GDP、上游产业、支持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70-74页 |
4.4.4 快递业与协同产业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76页 |
4.4.5 快递业务成本、毛利影响因素分析 | 第76-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促进青龙县快递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 第81-84页 |
5.1 政府角度 | 第81页 |
5.2 企业角度 | 第81-82页 |
5.2.1 企业应积极加强信息技术建设 | 第81-82页 |
5.2.2 加强快递企业人才培养 | 第82页 |
5.3 行业角度 | 第82-83页 |
5.4 农村角度 | 第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