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遗传学论文

利用mtDNA和微卫星分析羚牛秦岭亚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2页
    1.1 羚牛秦岭亚种生物学研究进展第11-15页
        1.1.1 羚牛秦岭亚种简介及分类地位第11-12页
        1.1.2 羚牛秦岭亚种分布、种群数量及栖息地选择第12-13页
        1.1.3 羚牛秦岭亚种繁殖生态和集群行为第13-14页
        1.1.4 羚牛秦岭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4-15页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5-20页
        1.2.1 种群遗传学概念及研究内容第15-18页
        1.2.2 种群遗传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1.2.3 种群遗传学研究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意义第19-20页
    1.3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分子标记技术第20-30页
        1.3.1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第20页
        1.3.2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第20-21页
        1.3.3 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第21页
        1.3.4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第21-22页
        1.3.5 微卫星标记第22-27页
        1.3.6 DNA测序及序列分析第27-29页
        1.3.7 单核苷酸多态性第29-30页
    1.4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2-50页
    2.1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2页
    2.2 仪器与试剂第32-34页
        2.2.1 仪器第32-33页
        2.2.2 试剂第33-34页
        2.2.3 主要配制的试剂第34页
    2.3 实验方法第34-43页
        2.3.1 羚牛基因组DNA提取第35-37页
        2.3.2 引物设计和PCR反应体系第37-42页
        2.3.3 拼接和注释第42-43页
        2.3.4 微卫星基因分型第43页
    2.4 数据分析第43-50页
        2.4.1 mtDNA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第43-44页
        2.4.2 mtDNA D-Loop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4-45页
        2.4.3 微卫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45-50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50-73页
    3.1 羚牛总DNA提取结果第50页
    3.2 mtDNA基因组全序列拼接注释结果第50-56页
        3.2.1 mtDNA基因组全序列测序结果第50-51页
        3.2.2 mtDNA基因组全序列注释结果第51-53页
        3.2.3 tRNA和rRNA基因及二级结构第53-54页
        3.2.4 蛋白质编码基因和非编码区第54-55页
        3.2.5 系统发育分析第55-56页
    3.3 mtDNA D-Loop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第56-63页
        3.3.1 mtDNA D-Loop区序列碱基组成第56页
        3.3.2 位点变异分析第56-57页
        3.3.3 单倍型及分布第57-58页
        3.3.4 mtDNA D-loop区全序列的单倍型网络关系分析第58-59页
        3.3.5 秦岭羚牛种群遗传多样性第59-61页
        3.3.6 秦岭羚牛种群历史动态第61-63页
    3.4 羚牛秦岭亚种STR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第63-73页
        3.4.1 基因分型结果图第63-64页
        3.4.2 无效等位基因第64-65页
        3.4.3 20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与等位基因变异分析第65-68页
        3.4.4 基因连锁情况分析第68页
        3.4.5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68-71页
        3.4.6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第71页
        3.4.7 瓶颈效应分析第71-73页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第73-85页
    4.1 讨论第73-81页
        4.1.1 羚牛秦岭亚种的分布和样品采集第73页
        4.1.2 羚牛秦岭亚种mtDNA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第73-74页
        4.1.3 羚牛秦岭亚种mtDNA D-Loop区序列特征与遗传多样性第74-76页
        4.1.4 秦岭羚牛种群历史动态及中性检验第76-77页
        4.1.5 STR图谱判读与无效等位基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77-79页
        4.1.6 微卫星分析秦岭羚牛遗传多样性第79页
        4.1.7 哈迪-温伯格平衡检测第79-80页
        4.1.8 两种分子标记的比较第80页
        4.1.9 秦岭羚牛保护建议第80-81页
    4.2 结论与研究创新点第81-83页
    4.3 不足之处第83页
    4.4 未来的工作计划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101页
附表第101-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辽供电公司电力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波-主成分分析的雷电过电压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