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非政府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1章 导论第12-25页
    1.1 传统行政法体系的反思第12-18页
        1.1.1 以行政主体为核心范式第12-14页
        1.1.2 公共行政之变迁与行政法领域的新进展第14-16页
        1.1.3 公共行政中的非政府组织第16-18页
    1.2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第18-22页
        1.2.1 研究的缘起第18-21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1.3 研究的内容第22-23页
    1.4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1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23页
        1.4.2 基本思路第23-24页
        1.4.3 研究方法第24-25页
第2章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与行政主体理论的变革第25-52页
    2.1 非政府组织之勃兴第25-35页
        2.1.1 新公共管理运动与非政府组织的勃兴第25-28页
        2.1.2 非政府组织产生的理论基础第28-32页
        2.1.3 从行政法层面透视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第32-35页
    2.2 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困境第35-43页
        2.2.1 非政府组织兴起对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挑战第35-37页
        2.2.2 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基本要点第37-38页
        2.2.3 传统行政主体理论的内在矛盾第38-41页
        2.2.4 反思与启示第41-43页
    2.3 行政主体理论之变革第43-52页
        2.3.1 行政主体理论变革的意义第43-45页
        2.3.2 对既有变革模式的简要评介第45-47页
        2.3.3 行政主体理论变革的主要内容第47-52页
第3章 非政府组织的基本理论第52-65页
    3.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界定第52-59页
        3.1.1 指向非政府组织的近义名词第52-53页
        3.1.2 非政府组织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第53-56页
        3.1.3 非政府组织的行政法界定第56-59页
    3.2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属性及特征第59-62页
        3.2.1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属性第59页
        3.2.2 非政府组织的法律特征第59-62页
    3.3 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功能第62-65页
        3.3.1 践行参与式治理模式,推进行政民主化进程第62-63页
        3.3.2 克服“双重失灵”,提升公共行政效率第63-64页
        3.3.3 疏导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第64-65页
第4章 非政府组织行政主体地位的确立第65-81页
    4.1 非政府组织行政主体地位确立的法理依据第65-67页
    4.2 非政府组织在传统行政法中的主体地位第67-71页
        4.2.1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具体行政管理第67-69页
        4.2.2 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相对人权利第69-71页
    4.3 非政府组织是一种现代新型行政主体第71-81页
        4.3.1 非政府组织辅助政府干预——合作关系的体现第71-75页
        4.3.2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公共行政权力制衡——制约关系的体现第75-78页
        4.3.3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划分第78-81页
第5章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提出第81-99页
    5.1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提出的法治意义第81-84页
    5.2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生成第84-92页
        5.2.1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生成依据:公共利益第84-87页
        5.2.2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权源第87-90页
        5.2.3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性质第90-92页
    5.3 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权力的基本形态第92-99页
        5.3.1 规范制定权第93-94页
        5.3.2 公共事务管理权第94-96页
        5.3.3 非法律惩罚权第96-97页
        5.3.4 争议解决权第97-99页
第6章 对非政府组织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法律监督第99-120页
    6.1 我国非政府组织法律监督的现状分析第99-104页
        6.1.1 非政府组织基本法的缺失导致立法监督缺位第99-101页
        6.1.2 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极易造成监管重叠或缺位第101-102页
        6.1.3 司法审查机制不完善致使司法监督难以有效实施第102-103页
        6.1.4 自律管理方式不健全导致守法监督流于形式第103-104页
    6.2 国外非政府组织法律监督情况的总体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第104-109页
        6.2.1 国外非政府组织法律监督情况的总体考察第104-107页
        6.2.2 国外经验和做法对我国的启示第107-109页
    6.3 关于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法律监督的思考第109-120页
        6.3.1 设定非政府组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第109-112页
        6.3.2 改革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管理体制第112-114页
        6.3.3 确立对非政府组织的司法审查机制第114-118页
        6.3.4 健全非政府组织的自律管理制度第118-12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20-123页
    7.1 结论第120-121页
    7.2 展望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电企业中小项目设备监理模式探索
下一篇:基于IPD流程的产品质量改进及业务组织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