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本课题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12-13页 |
一、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形成的原因 | 第13-20页 |
(一)新中国的社会环境 | 第13-15页 |
1.“国画改造运动”的影响 | 第13-14页 |
2.人民审美情趣的改变 | 第14-15页 |
(二)艺术观念与个性特征 | 第15-20页 |
1.以造化为师 | 第15-16页 |
2.对花卉技法的应用 | 第16-17页 |
3.对西方绘画元素的借鉴 | 第17-18页 |
4.天资与勤奋 | 第18-20页 |
二、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的艺术特征 | 第20-41页 |
(一)张大壮对传统鳞介题材花鸟画表现内容的拓展 | 第20-21页 |
(二)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的时代特征 | 第21-24页 |
1.以写生实践表现生活气息 | 第21-23页 |
2.以“鳞介丰收”讴歌时代精神 | 第23-24页 |
(三)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 第24-36页 |
1.笔墨——浑厚苍润、率性自如 | 第24-27页 |
2.构图——俯视取景、灵活变化 | 第27-29页 |
3.造型——静态为主、形神俱现 | 第29-32页 |
4.色彩——自然空灵、光色交融 | 第32-36页 |
(四)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与现代其它画家所画之比较 | 第36-41页 |
1.张大壮明虾与齐白石墨虾表现形式之异同 | 第36-38页 |
2.张大壮画鱼与唐云、陈佩秋画鱼表现形式之异同 | 第38-41页 |
三、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的艺术价值与局限性 | 第41-46页 |
(一)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的艺术价值 | 第41-43页 |
1.推动了传统鳞介题材花鸟画的现代转化 | 第41-42页 |
2.对当代写意花鸟画家创作的启示 | 第42-43页 |
(二)张大壮鳞介题材花鸟画的局限性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