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福州鼓楼区家庭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第13页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二章 福州鼓楼区家庭理财存在的问题第15-20页
    2.1 家庭理财比例低且方式单一第15-17页
        2.1.1 家庭理财资产比例低第15-16页
        2.1.2 家庭理财方式较单一第16-17页
    2.2 家庭理财效率低且专业化不足第17-20页
        2.2.1 家庭理财资产收益率低第17-18页
        2.2.2 缺少家庭理财专业人员第18-20页
第三章 福州鼓楼区家庭理财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0-34页
    3.1 居民自身情况对家庭理财的影响第20-22页
        3.1.1 收入对家庭理财的影响第20页
        3.1.2 年龄对家庭理财的影响第20-21页
        3.1.3 学历对家庭理财的影响第21-22页
    3.2 理财产品对家庭理财的影响第22-26页
        3.2.1 保守型理财品对家庭理财影响第23-25页
        3.2.2 稳健型理财品对家庭理财影响第25页
        3.2.3 激进型理财品对家庭理财影响第25-26页
    3.3 家庭理财风险大第26-29页
        3.3.1 法律不完善投资风险性大第26-27页
        3.3.2 家庭理财资产风险性大第27-28页
        3.3.3 居民有非理性心理第28页
        3.3.4 缺乏专业性指导第28-29页
        3.3.5 理财产品存在误导性宣传第29页
    3.4 金融市场尚不成熟第29-31页
        3.4.1 金融市场业务匮乏第29-30页
        3.4.2 无完善的预防金融危机制度第30页
        3.4.3 有关证券体制不完善第30-31页
        3.4.4 家庭理财投资渠道少第31页
    3.5 思想观念传统且家庭理财知识宣传不足第31-34页
        3.5.1 居民传统理财观念根深蒂固第31页
        3.5.2 储蓄存款方式成为一种习惯第31-32页
        3.5.3 家庭理财观念匮乏第32-33页
        3.5.4 家庭理财知识宣传不足第33-34页
第四章 改善福州鼓楼区家庭理财现状的对策第34-46页
    4.1 拓展家庭理财投资渠道第34-36页
        4.1.1 普及新型理财产品知识第34-35页
        4.1.2 提供便捷的理财服务第35页
        4.1.3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理财工具第35-36页
    4.2 引进培养理财专业人才第36-37页
        4.2.1 高薪引入专业理财人员第36页
        4.2.2 重视培养理财专业人才第36-37页
    4.3 政府完善理财领域监管机制第37-38页
        4.3.1 完善理财法律法规第37-38页
        4.3.2 引用国外成熟的家庭理财管理和制度第38页
        4.3.4 完善行业内部监督第38页
    4.4 树立家庭理财理念第38-39页
        4.4.1 居民加强自身理财专业知识学习第38-39页
        4.4.2 普及家庭理财知识第39页
    4.5 采用合理的家庭理财工具组合第39-40页
        4.5.1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所处不同的投资组合方式第39-40页
        4.5.2 基于家庭收入水平不同的投资组合方式第40页
    4.6 制定科学的家庭理财计划第40-46页
        4.6.1 家庭形成期采用激进的理财策略第41-42页
        4.6.2 家庭成长期采用稳中有进的理财策略第42-43页
        4.6.3 家庭成熟期采用稳健的理财策略第43-44页
        4.6.4 家庭衰老期采用保守的理财策略第44-46页
结论第46-47页
附录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明代省镇营兵制下守备初探
下一篇:清代宁古塔流人对当地满族文化的记述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