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一、引言 | 第8-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研究背景 | 第8页 |
2.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国外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实证研究法 | 第13页 |
2.定量分析法 | 第13页 |
3.定性分析法 | 第13页 |
(四)本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二、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基础理论 | 第15-20页 |
(一)关于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7页 |
1.银行业监管的内涵 | 第15页 |
2.监管效率的内涵 | 第15页 |
3.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内涵 | 第15页 |
4.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二)影响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因素 | 第17-18页 |
1.宏观层面的因素 | 第17页 |
2.微观层面的因素 | 第17-18页 |
(三)衡量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分析方法概述 | 第18-20页 |
1.方法介绍 | 第18页 |
2.银行业监管成本的界定 | 第18-19页 |
3.银行业监管目标的确定 | 第19-20页 |
三、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现状及问题 | 第20-26页 |
(一)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进程 | 第20-22页 |
1.单层式管理阶段 | 第20页 |
2.双层式管理阶段 | 第20页 |
3.监管架构探索阶段 | 第20-21页 |
4.专业化监管阶段 | 第21-22页 |
(二)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的现状 | 第22-24页 |
1.监管主体的监管效率持续增长 | 第22-23页 |
2.监管对象的内部监管效率明显上升 | 第23页 |
3.外部力量的监管效率仍需加强 | 第23-24页 |
(三)我国银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1.主体监管效率尚未完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第24-25页 |
2.内部监管效率尚未完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 第25页 |
3.外部力量对监管效率的影响不足 | 第25-26页 |
四、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实证分析 | 第26-38页 |
(一)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26-31页 |
1.监管收益指标 | 第26-27页 |
2.监管成本指标 | 第27-31页 |
(二)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31-38页 |
1.实证方法 | 第31页 |
2.指标选取和数据选择 | 第31-33页 |
3.实证检验 | 第33-38页 |
五、有关提高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监管主体层面 | 第38-39页 |
1. 法律角度:继续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支持 | 第38页 |
2. 管理角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面综合监管 | 第38-39页 |
3. 投入角度:加大对银行监管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 第39页 |
(二)监管对象层面 | 第39-40页 |
1. 加强内控机制管理,推动银行监管改革进程 | 第39-40页 |
2.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积极构建信息共享机制 | 第40页 |
(三)外部环境层面 | 第40-43页 |
1. 构建良好的银行业外部发展环境 | 第40页 |
2. 推进金融领域信用建设 | 第40-41页 |
3. 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监督作用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