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植物花色及影响其形成的因素 | 第10页 |
1.2 类黄酮 | 第10-11页 |
1.2.1 类黄酮的结构 | 第10-11页 |
1.2.2 类黄酮的生物学功能 | 第11页 |
1.3 花色苷 | 第11-13页 |
1.3.1 花色苷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1.3.2 花色苷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13页 |
1.4 查尔酮合酶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5 黄烷酮3羟化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4-16页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6-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21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16页 |
2.1.2 质粒和菌种 | 第16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6-17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置方法 | 第17-19页 |
2.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2.1.6 引物的合成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2.2.1 君子兰花色苷组成 | 第21页 |
2.2.2 君子兰着色组织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 第21-22页 |
2.2.3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克隆 | 第22-25页 |
2.2.4 CmCHS和CmF3H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页 |
2.2.5 CmCHS和CmF3H基因表达量分析 | 第25页 |
2.2.6 载体构建 | 第25-26页 |
2.2.7 转拟南芥突变体及其表型观察和代谢产物分析 | 第26-27页 |
2.2.8 CmCHS体外酶活反应的检测 | 第27-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53页 |
3.1 君子兰花色苷组成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3.2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的克隆 | 第30-37页 |
3.2.1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中间片段的扩增 | 第30-32页 |
3.2.2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 3’末端和 5’末端的扩增 | 第32-35页 |
3.2.3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第35-37页 |
3.3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cDNA全长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40页 |
3.4 君子兰CmCHS和CmF3H基因在主要着色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 | 第40-41页 |
3.5 载体构建 | 第41-43页 |
3.5.1 真核载体构建 | 第41-42页 |
3.5.2 原核载体构建 | 第42-43页 |
3.6 CmCHS和CmF3H基因转拟南芥突变体鉴定基因功能 | 第43-49页 |
3.6.1 CmCHS转基因鉴定基因功能 | 第43-46页 |
3.6.2 CmF3H转基因鉴定基因功能 | 第46-49页 |
3.7 CmCHS体外酶活反应鉴定基因功能 | 第49-53页 |
3.7.1 可溶性重组蛋白的制备与纯化 | 第49-51页 |
3.7.2 CmCHS体外酶活反应产物的检测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4.1 君子兰花色苷组成分析 | 第53页 |
4.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4页 |
4.3 表达模式分析 | 第54页 |
4.4 功能验证分析 | 第54-55页 |
5.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5页 |
创新点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
在校期间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