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基于TiO2光阳极的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38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第12-18页
    1.3 光阳极材料的发展现状第18-27页
    1.4 敏化剂-量子点的研究进展第27-34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34-38页
2 研究方法与仪器设备第38-47页
    2.1 实验设备第38页
    2.2 形貌结构的分析表征第38-39页
    2.3 光学性能的表征第39-40页
    2.4 光电性能的表征第40-47页
3 Ag_2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能电池第47-66页
    3.1 概述第47-48页
    3.2 电化学原子层沉积的基本原理第48-49页
    3.3 实验方法第49-53页
    3.4 Ag_2S量子点与Cu_2S沉积电位分析第53-57页
    3.5 沉积物成分与形貌结构的分析第57-61页
    3.6 基于Ag_2S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电池的光电性能研究第61-64页
    3.7 本章小结第64-66页
4 Bi_2S_3/Sb_2S_3量子点共敏化TiO_2纳米棒阵列太阳能电池第66-85页
    4.1 概述第66-67页
    4.2 实验方法第67-68页
    4.3 Bi_2S_3/Sb_2S_3量子点沉积电位分析第68-71页
    4.4 Bi_2S_3/Sb_2S_3量子点的成分与形貌结构分析第71-79页
    4.5 Bi_2S_3/Sb_2S_3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棒的光学性能与光电性能第79-83页
    4.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5 Ca掺杂TiO_2纳米棒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第85-100页
    5.1 概述第85-86页
    5.2 实验方法第86-87页
    5.3 TiO_2纳米棒阵列结构与形貌分析第87-92页
    5.4 TiO_2纳米棒阵列光学性能与能带结构的分析第92-95页
    5.5 基于TiO_2纳米棒阵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第95-98页
    5.6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6 基于TiO_2双层结构光阳极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第100-115页
    6.1 概述第100-101页
    6.2 实验方法第101-102页
    6.3 双层TiO_2薄膜的成分与形貌分析第102-107页
    6.4 双层TiO_2薄膜的光学性能第107-110页
    6.5 基于双层TiO_2薄膜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第110-113页
    6.6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7 基于TiO_2光阳极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致密层的研究第115-132页
    7.1 概述第115-116页
    7.2 实验方法第116-117页
    7.3 成分与形貌表征第117-122页
    7.4 基于TiO_2致密层和ZnO/ZSO复合致密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比较第122-130页
    7.5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8 论文的创新点、总结与展望第132-136页
    8.1 论文创新点第132-133页
    8.2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33-136页
致谢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7页
附录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57-159页

论文共1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搜寻、预期价格与转售价格维持
下一篇:环境规制影响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