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供排水网络规划的基础 | 第10-11页 |
1.1.2 城市水资源精细化配置的需要 | 第11页 |
1.1.3 规划水资源论证的需求 | 第11页 |
1.2 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模型与方法 | 第18-25页 |
2.1 模型原理 | 第18-19页 |
2.1.1 城市建设用地类型与城市需水类型的空间关系耦合 | 第18页 |
2.1.2 分布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基本假设 | 第18-19页 |
2.2 数学方程 | 第19-21页 |
2.3 模型结构 | 第21-22页 |
2.3.1 参数层 | 第21-22页 |
2.3.2 结构层 | 第22页 |
2.3.3 结果层 | 第22页 |
2.4 需水参数率定方法 | 第22-24页 |
2.4.1 PEST软件简介 | 第23页 |
2.4.2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 第23-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模型在城市需水预测中的应用 | 第25-42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5-29页 |
3.1.1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 第25-26页 |
3.1.2 研究区域气候条件 | 第26-27页 |
3.1.3 研究区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3.1.4 研究区域水资源现状 | 第27-28页 |
3.1.5 研究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28-29页 |
3.2 模型数据来源及基础数据处理 | 第29-30页 |
3.2.1 模型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3.2.2 基础数据处理 | 第30页 |
3.3 参数率定及验证 | 第30-32页 |
3.4 参数适用性分析 | 第32-33页 |
3.5 厦门市2020年城市需水量的预测 | 第33-35页 |
3.6 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降尺度研究 | 第35-37页 |
3.6.1 居民家庭生活用水的降尺度公式 | 第35-36页 |
3.6.2 居住用地控规单元建筑面积统计 | 第36-37页 |
3.7 需水量预测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3.7.1 需水量结果 | 第39-40页 |
3.7.2 需水强度结果 | 第4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控规单元尺度下城市典型汇水区排水量计算 | 第42-54页 |
4.1 城市典型汇水区选择 | 第42-43页 |
4.2 典型汇水区区域概况 | 第43-45页 |
4.3 典型汇水区建设用地需水量预测 | 第45-46页 |
4.4 典型汇水区排水量计算 | 第46-50页 |
4.4.1 典型汇水区自然排水量计算 | 第46-49页 |
4.4.2 典型汇水区人工排水量计算 | 第49-50页 |
4.5 典型汇水区雨污分流制管网及雨污合流制管网排水量计算 | 第50-52页 |
4.5.1 典型汇水区雨污分流制管网排水量计算 | 第51页 |
4.5.2 典型汇水区雨污合流制管网排水量计算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54-55页 |
5.1.1 分布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 | 第54页 |
5.1.2 厦门市2020年城市建成区需水量预测 | 第54-55页 |
5.1.3 控规单元尺度城市典型汇水区排水量计算 | 第55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55-56页 |
5.2.1 初步建立了分布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 | 第55页 |
5.2.2 利用分布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得到了厦门市2020分布式城市需水量数据 | 第55-56页 |
5.2.3 利用分布式城市需水量预测数据对典型汇水区排水进行了计算和评估 | 第56页 |
5.3 研究问题与展望 | 第56-57页 |
5.3.1 模型参数 | 第56页 |
5.3.2 模型结构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