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概述第10-17页
    第一节 消费公益诉讼的起源和概念第10-14页
        一、公益诉讼的产生和发展第10-11页
        二、消费公益诉讼的概念第11-14页
    第二节 消费公益诉讼的特征和功能第14-17页
        一、消费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4-15页
        二、消费公益诉讼的功能第15-17页
第二章 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22页
    第一节 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第17-19页
        一、立法现状第17页
        二、司法现状第17-19页
    第二节 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9-22页
        一、适格原告的主体范围过窄第19页
        二、激励机制与滥诉防范机制缺失第19-20页
        三、无诉讼前置程序第20-21页
        四、无损害赔偿之诉第21-22页
第三章 美国德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及启示第22-30页
    第一节 美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第22-25页
        一、美国消费者集团诉讼制度概述第22页
        二、美国消费者集团诉讼制度的具体规则第22-25页
    第二节 德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第25-27页
        一、德国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的概述第25-26页
        二、德国消费者团体诉讼制度的具体规则第26-27页
    第三节 美国德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及启示第27-30页
        一、建立广泛的消费公益诉讼起诉主体第27页
        二、建立激励机制和滥诉防范机制第27-28页
        三、设立诉讼前置程序第28页
        四、规定多元化的诉讼请求权类型第28-30页
第四章 我国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建议第30-41页
    第一节 完善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第30-35页
        一、完善消费者协会自身的诉讼主体地位第30-31页
        二、赋予公民个人消费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第31-33页
        三、明确检察机关的诉讼原告资格第33-35页
    第二节 建立消费公益诉讼的激励机制和滥诉防范机制第35-36页
        一、建立消费公益诉讼激励机制第35-36页
        二、建立消费公益诉讼滥诉防范机制第36页
    第三节 设立诉讼前置程序第36-37页
        一、设立诉前和解前置程序第37页
        二、设立诉前警告程序第37页
    第四节 增加损害赔偿之诉第37-41页
        一、明确公益诉讼请求的类型第38页
        二、区分损害赔偿之诉的种类第38-39页
        三、确定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第39页
        四、明确损害赔偿的对象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在海关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论“经济补偿金”在夫妻财产分割中的归属--以杨某诉蒋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