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4-30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2 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1.2.3 国外矿业用地立法演变的历史比较分析 | 第20-30页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0-3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 第32-35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35-46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35-36页 |
2.1.1 矿产业 | 第35页 |
2.1.2 矿业用地 | 第35页 |
2.1.3 产业发展 | 第35页 |
2.1.4 临时用地 | 第35页 |
2.1.5 矿地和谐 | 第35-36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6-40页 |
2.2.1 产权理论 | 第36页 |
2.2.2 经济治理理论 | 第36-37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7页 |
2.2.4 产业经济理论 | 第37-39页 |
2.2.5 法的价值理论 | 第39-40页 |
2.2.6 博弈论 | 第40页 |
2.3 我国土地及矿产资源立法概述 | 第40-46页 |
2.3.1 我国土地资源立法概述 | 第40-43页 |
2.3.2 我国矿产资源立法概述 | 第43-46页 |
第3章 中国矿产业发展与矿业用地法治情况分析 | 第46-77页 |
3.1 中国矿产业发展现状 | 第46-56页 |
3.1.1 矿产业现状及发展 | 第46-54页 |
3.1.2 我国矿政管理及法律规制现状 | 第54-56页 |
3.2 中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56-72页 |
3.2.1 中国矿业用地情况 | 第56-58页 |
3.2.2 中国矿业用地立法沿革及现状 | 第58-63页 |
3.2.3 中国矿业用地的产权制度保障法理必要性 | 第63-71页 |
3.2.4 中国矿业用地管理方式的变革试点 | 第71-72页 |
3.3 中国矿业用地法治中的问题分析 | 第72-77页 |
第4章 完善中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的博弈分析 | 第77-101页 |
4.1 完善中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博弈模型构建 | 第77-82页 |
4.2 完善中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博弈模型的扩展 | 第82-84页 |
4.3 完善中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博弈的占优均衡 | 第84-85页 |
4.4 完善中国矿业用地法律制度博弈模型的福利分析 | 第85-88页 |
4.5 中国矿业用地的环境负外部性及解决 | 第88-97页 |
4.6 中国矿业用地国家治理方式完善 | 第97-101页 |
第5章 完善中国矿业用地法治的实地调研论证 | 第101-112页 |
5.1 神华宁东煤炭基地矿业用地情况调研论证 | 第101-104页 |
5.2 云磷集团采矿用地临时试点调研论证 | 第104-107页 |
5.3 七台河老煤炭基地转型中的土地问题调研论证 | 第107-112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20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12-118页 |
6.1.1 建立矿业用地分类供地制度 | 第112-114页 |
6.1.2 建立临时用地行政司法裁决制度 | 第114-115页 |
6.1.3 建立废弃矿业用地土地分类盘活制度 | 第115-116页 |
6.1.4 完善矿业用地宏观管理制度 | 第116-118页 |
6.2 研究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6.3 讨论与展望 | 第119-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8页 |
附录 实地调研提纲 | 第128-129页 |
论文工作量情况 | 第129-130页 |
个人简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