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1.1 DNA简介 | 第14-17页 |
1.1.1 i-motif——具有可逆构象变化的DNA | 第15-16页 |
1.1.2 DNA的中性类似物吗啉核酸(Morpholino,MO) | 第16-17页 |
1.2 金纳米粒子简介 | 第17-20页 |
1.2.1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8-19页 |
1.2.2 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 | 第19-20页 |
1.3 局域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 | 第20-26页 |
1.3.1 LSPR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1.3.2 影响LSPR的因素 | 第21-26页 |
1.4 基于瑞利共振散射的单颗粒LSPR传感技术 | 第26-33页 |
1.4.1 依赖纳米粒子微环境介质折射率的分析传感 | 第27-28页 |
1.4.2 基于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的分子尺设计与应用 | 第28-30页 |
1.4.3 等离子体共振能量转移的应用 | 第30-32页 |
1.4.4 生化反应检测 | 第32-33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基于i-motif DNA与MO杂交构建Au双粒子 | 第35-50页 |
2.1 前言 | 第35-3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2.2.3 MO在金纳米粒子上的修饰 | 第37-38页 |
2.2.4 i-motif DNA在金纳米粒子上的修饰 | 第38页 |
2.2.5 Au双粒子的制备 | 第38页 |
2.2.6 单颗粒暗场成像和散射光谱采集 | 第38-4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0-49页 |
2.3.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40-41页 |
2.3.2 Au双粒子的结构表征 | 第41-46页 |
2.3.3 Au双粒子的暗场及单颗粒光谱表征 | 第46-49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基于i-motif DNA与MO杂交构建Au core-satellite结构及pH响应性能研究 | 第50-65页 |
3.1 前言 | 第50-5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1-54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3.2.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1-53页 |
3.2.4 MO在金纳米粒子上的修饰 | 第53页 |
3.2.5 i-motif DNA在金纳米粒子上的修饰 | 第53-54页 |
3.2.6 自组装制备core-satellite纳米结构 | 第54页 |
3.2.7 单颗粒暗场成像和散射光谱采集 | 第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3.3.1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54-55页 |
3.3.2 Au core-satellite的结构表征 | 第55-58页 |
3.3.3 Au core-satellite的暗场及单颗粒光谱表征 | 第58-60页 |
3.3.4 Au core-satellite pH响应性能的表征 | 第60-63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83页 |
简历与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