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仿生复眼的标定与定位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复眼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1.2.1 自然复眼 | 第10-12页 |
1.2.2 复眼特点 | 第12-14页 |
1.2.3 仿生复眼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9-22页 |
第2章 复眼结构与系统标定原理 | 第22-42页 |
2.1 复眼系统结构 | 第22-27页 |
2.1.1 支撑结构 | 第22-23页 |
2.1.2 光学设计 | 第23-25页 |
2.1.3 图像采集系统 | 第25-27页 |
2.2 复眼成像畸变特性 | 第27-29页 |
2.3 常用相机标定方法 | 第29-36页 |
2.3.1 透视投影模型 | 第29-32页 |
2.3.2 双平面法 | 第32-33页 |
2.3.3 平面靶标 | 第33-34页 |
2.3.4 两步法 | 第34-35页 |
2.3.5 自标定 | 第35-36页 |
2.4 基于虚拟双球面的标定方案 | 第36-40页 |
2.4.1 标定平台搭建 | 第36-38页 |
2.4.2 标定数学模型 | 第38-40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40-42页 |
第3章 复眼系统多通道标定 | 第42-60页 |
3.1 标定步骤 | 第42-43页 |
3.2 标定系统调节 | 第43页 |
3.3 光斑图像处理 | 第43-47页 |
3.4 靶标均匀性设计 | 第47-51页 |
3.5 标定过程子眼与光斑的匹配 | 第51-54页 |
3.5.1 子眼区域划分 | 第51-52页 |
3.5.2 匹配过程 | 第52-54页 |
3.6 非线性映射方法选取 | 第54-58页 |
3.6.1 数据关系映射方法 | 第55-57页 |
3.6.2 插值结果比较 | 第57-58页 |
3.7 映射关系建立 | 第58-5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目标点三维定位 | 第60-72页 |
4.1 复眼视觉三维测量原理 | 第60-64页 |
4.1.1 双目立体视觉 | 第60-62页 |
4.1.2 复眼三维定位原理 | 第62-64页 |
4.2 定位过程光斑与子眼的匹配 | 第64-67页 |
4.3 测量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4.3.1 三维点定位 | 第67-69页 |
4.3.2 简单面形测量 | 第69-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